泉州聚龙小镇|探秘“聚龙小镇”( 二 )


郭添法说道 , 几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 让人流从乡村逐渐向城市聚集 , 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高层住宅不仅对空间进行切分 , 而且潜移默化地阻挡了人们沟通的媒介 。在某种程度上 , 以往在乡村里互相串门、吃百家饭、村头巷尾的侃谈便变得越来越少 , 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 。
泉州聚龙小镇|探秘“聚龙小镇”

聚龙小镇每年中秋都要举行一次“邻里千人宴” 。戴艺摄
“恰恰这种‘邻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景” , 郭振辉等人认为 , “邻里文化”是传统中国农耕文明下生成的特色文化 , 是中百思特网国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园”里的一块自留地 , “远亲不如近邻”、“里仁为美 , 择不处仁”、“僻巷邻家少 , 茅檐喜并居”等等 , ——对于“邻里文化”的赞美 , 在圣贤智者、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比比皆是 。
于是 , “让邻里文化回归现代生活”成为了聚龙人的不懈追求 。
那么 , “邻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要如何呈现 , 才能让它在聚龙小镇的业主之间潜移默化地成为“生活纽带”?
对此 , 聚龙人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尝试 , 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礼仪诚信、互助共享、尊老爱幼、包容和谐等文化元素 , 既彰显儒家等传统文化又契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 最终形成了聚龙小镇自己的“邻里文化” 。
万事开头难 , 取千里必先积硅步 。聚龙创始团队主张先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根据要求 , 聚龙小镇所有管理和服务人员 , 必须在行为举止上符合传统国学礼仪 , 比如双方见面互相颔首 , 互致敬语等等 , 将传统礼仪和美德制度化 , 让制度化规范行为化 , 通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习惯性行为 , 以各种形式的活动烘托“邻里文化”的氛围 , 不断引导业主们从接受到融入 , 再让邻里文化从不经意间的融入最终实现与生活“榫接卯和” 。
泉州聚龙小镇|探秘“聚龙小镇”

聚龙小镇开心菜园的丰收分享日 。戴艺摄
据聚龙小镇副总经理郭文祥介绍 , 为了不遗余力营造“邻里守望”的生活家园 , 聚龙小镇每年举办200多场楼栋邻里宴 , 邻里早餐会、日常饺子宴、日常邻里宴成为常态 , 中秋等重大节日还举办大型千人邻里宴和“邻里文化节” , 每家每户带上几个自家拿手菜 , 和所有邻居一起分享美食 , 共叙和谐邻里情 , 这已经成为小镇的特色;对于新入住的业主 , 会定期举办“迎新邻里宴” , 让新业主更快融入小镇的温馨生活 。
另外 , 聚龙小镇专门斥资1.2亿建成全国最大的邻里中心 , 可同时容纳5000多位业主共同举办邻里宴 , 并设置“邻里情厨房”和“开心菜园” , 只为与更多家人分享爱与欢乐 。在聚龙小镇采访 , 不时能看到业主们颔首问好的和谐景象 , 四处都能听到让城里人感到不可思议在这里却司空见惯的故事:
自从入住聚龙以后 , 杨女士为了方便楼上楼下邻居串门 , 慢慢养成了出门不锁门的习惯 , 有时在邻居家里一待就是一天 , 有时回到家里发现不但没有少了物件反而多了一些土特产 , 原来希望与她共享劳动成果的热心邻居发现她不在 , 便将土特产留了下来……
几年前 , 聚龙湖要清淤 , 近600亩湖面 , 188万立方米容水量 , 清淤约5000吨 , 治理报价需千万元 。消息一经传出 , 迅速得到了业主们和员工们的响应 , 纷纷自告奋勇加入清淤泥的行动中 , 甚至连孩子和老人都力所能及的参与进来 。他们共同出力 , 在聚龙湖畔形成了“人力传输带” , 将湖底的淤泥一簸箕一簸箕的往外运 , 人人参与 , 干得热火朝天 。彻底改造之后 , 如今才能看到如此美丽清澈的聚龙湖 。聚龙公司感恩于此 , 把通过大家辛苦努力节省下来的千万经费 , 用于修建了明道桥 , 聚龙湖上又多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如今 , 每当郭添法从聚龙湖畔经过 , 看到湖上波光百思特网潋滟 , 湖水清澈见底 , 成群白鹭掠飞栖息 , 他总能想到当时清淤的场景 , 心里总能掠过带着暖意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