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读后感锦集( 六 )


作者用“艺术家里的工程师”来概括汪峰,一针见血地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最受中国社会欢迎的“工程师人格”:诚实、勤奋、负责,另一方面也由于过分实用而容易顺从权威 。作者称他是“中国企业家们喜爱的摇滚明星”,这乍看有点“违和”,因为“摇滚”一向代表着叛逆和独立,“企业家”则往往是社会上拥有最多财富、占据管理位置的人群 。而作者的叙述就为读者解释了,那种“脚踏实地”和“理想主义”是如何充满张力地在汪峰这类人身上融为一体的 。
在一个例子里,作者探询了汪峰是如何在艺术理想与商业成功之间的落差和妥协中做到“自如的转化”的 。汪峰记住了大门乐队的主唱吉姆·莫里森的一件“100万元”的小事,莫里森说要组建乐队挣到100万,他没有谈论什么艺术的理想或献身,而这位歌手在艺术成就上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 。汪峰由此说:“真实是摇滚的第一特性,不妥协是第二特性,革命是第三特性 。如果你连第一特性都做不到的话,一切都是伪装 。”这样的价值观与当下的中国主流价值观暗合,人首先是要吃饱肚子的,如果做不到衣食丰足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但衣食丰足以后,还要不要追求那些过去看起来更虚幻,同时也是更高的东西呢?人之为人的真实,是只在于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还是说那个更高的东西其实同样真实呢?生活中每当有人要谈论后者时,反驳者往往就开始谈前者,仿佛二者是对立的 。作者没有评价,只是在客观描述一个例子,但我们会感到有一个问题悬在空中尚未回答 。
在《巨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们读到许多细节的描述所收获的不只是猎奇的满足感,一再的阅读会催促人去思考:我们就是这样吗?最聪明坚决的头脑原来是这样看许多事情的吗?
正如有网友读后所发的感想:“非常翔实、有趣的报道,但是看完好抑郁啊 。感觉我们这代中国人永远只知道宏大叙事、感官刺激、浮华名利,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更不懂得如何自在地生活 。”
作者如此近距离地描述那些浮华场面、繁杂欲望、精致妆容,甚至连华服上的花纹、首饰上钻石的颗数都不放过,似乎并不仅仅是一种对名利场的顶礼膜拜 。但他要写出这种膜拜的心理 。正如在写到《时尚芭莎》主编苏芒的专注品质时,一个例子令人难忘 。苏芒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每天以最亢奋的状态投入工作,任何一个时间议程都不会耽误 。这样一天下来,苏芒准时回到接受采访的车上,大家纷纷为她鼓掌 。但作者也写道:“这却让人一下子觉得这一天忽然成了一个竞赛或者游戏,它绝不是现实生活 。苏芒想要赢,这种赢让它变成了一场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