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感怎么写?( 二 )


(三)补充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150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1854年,美国第14任总统富兰克林写信给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要以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印第安部落脚下的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 。请注意,白人要买的是什么?——土地
是的,土地 。印第安人数千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土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家园,生命 。可如今却要将这祖先留下的土地拱手转让给白人 。西雅图酋长的心情相当复杂 。第二年的12月,他站在白人安排的会议桌旁,面对那些强迫他们出卖土地的白人,发表了这篇演说 。这篇演说稿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到底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演说稿 。
二、发现观点,梳理脉络 。
(一)发现观点 。
这是一篇演说稿 。演说稿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演说稿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强调要表达的观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二)理清脉络
1.根据反复出现的这句话,试着把这篇演说稿分为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 。学生交流 。
2.分述部分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总起和总结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3.小结: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说稿 。这篇演说稿和一般的文章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 。总起——分述——总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今后你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说稿 。
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
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还不够,还要关注语言 。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用了很多表达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聚焦1——3自然段,学习总起部分 。
(一)扶读:聚焦排比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聚焦“每一”,发现排比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理解“每一”即所有,感受排比句表达情感的强烈 。师生合作读:
师:每一处沙滩 生:所有的沙滩
师:每一片耕地 生:所有的耕地
师:每一座山脉 生:所有的山脉
师:每一条河流 生:所有的河流
师: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 生:所有闪闪发光的松针
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生:所有嗡嗡鸣叫的昆虫 齐: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
2.拓展练说,再次感受土地的“神圣”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松针,;每一只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