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家乡的风俗600字春节!( 三 )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古城入口处上面挂着灯笼,在夜晚中格外明亮,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年味 。每一间店铺屋檐上都挂了一串灯百思特网笼,有圆形的灯笼,也有长方形的灯笼,整条街道都挂满各色各样的灯笼 。每一个都亮着红光,每一个都散发着欢乐的气息,弥漫着整条街道 。街道两边是各色店铺,有卖土特产的,有卖传统乐器的,有卖紫玉雕刻的,还有卖各种零食的……,琳琅满目,满城飘香 。如果运气好,还能得到身穿吉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给小孩发的红包 。这是古城特有的民俗活动,寓意春节老人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 。


继续往前走,在古城中央,可以见到的一座年代悠久的木结构古塔 。古塔有三层高,高塔下方还有一个八卦方阵,古色古香,这就是古城的地标,中天楼 。中天楼的挑檐上挂着各式灯笼,灯光不停地变换颜色,绚丽夺目,充满喜庆气氛 。


中天楼旁,一群人正在表演舞龙 。几十个人高举龙灯,金灿灿的龙灯在夜空中飞舞 。龙头抬起,龙身低下,龙身百思特网跟着龙头上下翻飞,左右扭动,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犹如一条真龙在夜空中飞腾 。


古城的热闹从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 。即使过了正月,一股浓浓的年味依旧没有消散 。这些古老的街巷与院落,诉说着小城悠久的历史 。


【篇五:我家乡的中秋习俗——烧塔】


高沁尧前天


中秋节就只仅限于吃月饼和赏月吗?我想并不是这样,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老家的奇特风俗——烧塔 。


烧塔这个风俗习惯早在元朝时就有了 。相传在元朝末年,蒙古贵族采取种族歧视,对汉族人非常刻薄,还经常把汉族人送来的马匹和金银全没收了 。这就引起了汉人的不满,但蒙古贵族觉得还不够,就把五户人家分给一个蒙古贵族管制 。蒙古人还做贼心虚,只允许五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 。这就让汉族公民们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就秘密地把八月十五起义的消息传给了其他公民,其他公民们纷纷表示同意,有人还建议用烧塔为号 。虽然这次起义并不成功,但烧塔这个习俗却流传至今 。


在烧塔前先搭塔,塔是由石头、瓦片、木头等物品搭建而成的 。搭建烧塔是有讲究的:一是需要注意合理的架构,以免塔会倒下来 。瓦塔累砌也是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用红砖条和灰砖条砌,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 。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塔下留出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用来则掏木灰 。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 。砌建瓦塔的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上 。


在八月十五那天,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搭建烧塔 。在那一天,人们起得早早的,为的是道路边或到老房屋上捡瓦片 。我看着勤劳的人们起的那么早,我也跟随着他们一起起来 。他们有的弯着腰在地上早树枝,有的爬上房屋去找瓦片,还有的去坍塌了的老房子上找红砖条和灰砖条 。


我饶有兴趣地跟在爸爸后面,左顾右盼,爸爸冲我笑了笑然后对我道:“是不是看着眼馋啦,走,咋们自己去找材料!”我大叫几声:“万岁,万岁!”就跟着爸爸到林子里去捡树枝和瓦片了 。准备这些东西为的是晚上烧塔用的 。我和爸爸越走越深,材料也是越捡越多 。我兴奋不已,时不时高呼几声:“呜呼,呜呼!”捡完以后我就回去睡午觉了,但我却听见了悦耳的歌声,我奇怪地从床上跳下来,好奇地探出头咋一看:原来人群从林子里回来了!他们一边走一边大声唱着歌:“捡完喽,回家喽!”人们就在这欢快的气氛里度过了一上午 。到了下午,我睡过午觉跳下床对老爸道:“爸,现在我们要干什么呀”“我们要搭塔啦!”爸爸对我说 。我大步流星地跑出去说:“那我们就开始搭塔吧!”


到了晚上,人们将自己下午搭建的烧塔搬出来,又将上午捡的树枝拿过来围观的人群见了先是欢呼再是鼓掌搞得像是迎接主席一样!又过了一会儿人们就将木头投放到烧塔里,然后高呼:“一、二、三、放!”霎时间烧塔的底层瓦片就已经烧的火红了!火花伴随着风烧的越来越高,越来越猛!霎时间,火光冲天,仿佛一朵怒放的红杏!围观的群众激动不已,有的高呼“壮观!”,有的高举手机拍照,还有的踮起脚尖想看得更清楚 。


不一会儿烧塔里的火渐渐熄灭,人们的心也从激动变为不舍 。临走前人们还向烧塔投去不舍的一瞥,然后才恋恋不舍地走回家睡觉 。我跟在爸爸的身后,回望着那已被火花烧的只剩下木灰的烧塔,心里以有些不舍 。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来年我们再来看,可能比这个更漂亮,更精致呢!”火红的火在人们的梦里燃烧,他们会永远记住这壮观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