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爱情的古诗词 |爱情经典古诗词( 三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带有感情说的古诗词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评析】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 。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