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朱淑贞的菊花诗词 能告诉我宋朝描写菊花的诗给我讲讲( 四 )


5、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 字廷秀 , 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 , 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
宋朝诗人朱淑贞的菊花诗词 能告诉我宋朝描写菊花的诗给我讲讲

花开不并百花从 , 独立疏篱趣味弄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堕北风中 。这首诗怎么理解这首诗的白话文意思是:你在秋天盛开 , 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 , 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 , 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 这首咏物诗 , 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 , 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 。“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 , “北风”双关语 , 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全诗写得壮烈激昂 , 掷地有声 。
全诗原文如下: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堕北风中 。
宋朝诗人朱淑贞的菊花诗词 能告诉我宋朝描写菊花的诗给我讲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 , 南宋灭亡以后 , 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 , 终身不出来做官 , 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 , 表示不忘宋朝 , 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
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 , 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 , 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郑接着 , 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 , 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 , 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 , 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 , 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 , 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 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堕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 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 , 描绘了傲骨凌霜 , 孤傲绝俗的菊花 , 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 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
关于菊花的诗 加诗意《寒菊 / 画菊》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 , 从不与百花为伍 ,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 , 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 , 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诗意: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 , 在枝头逐渐枯萎 , 花瓣并不凋谢落地 , 故云“枝头抱香死”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 , 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 , 前者质询 , 语气坚定;后者陈述 , 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 , 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 , 前者点出“北风” , 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 , 反抗之情 , 跃然纸上 。
诗句用隐喻手法 , 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 , 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 , 表现了“宁为玉碎 , 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 , 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
宋朝诗人朱淑贞的菊花诗词 能告诉我宋朝描写菊花的诗给我讲讲

扩展资料: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 , 南宋灭亡以后 , 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 , 终身不仕 , 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 , 表示不忘宋朝 ,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寒菊》 。单看这首诗的题目 , 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多描写菊花的诗都会直接起名叫菊花 , 但这首诗却偏偏叫了《寒菊》这样一个名字 。这个“寒”字既突出了菊花不与群芳争艳 , 傲霜耐寒的特点 , 又给大家透露出托菊言志的创作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