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诗词 范仲淹最经典的诗句有哪些( 三 )


编辑本段应试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 。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看见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 。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 。二月的汴京(今开封市),春花满目 。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 。他吟着这样的诗句,想到自己已经二十七岁 。比起旁边的滕宗谅等人,年纪显得大了许多 。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 。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 。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
编辑本段入仕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作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 。西溪镇濒临黄海之滨,镇上虽也可偶见牡丹,其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 。乍听风浪的呼啸及野鹤的长唳,范仲淹不免略觉惆怅 。而仓官既属于闲差,他便暂以疏懒饮宴采自我解嘲:“卑牺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然而,他很快发现,这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 。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 。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 。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 。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今连云港至长江口北岸)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 。对于这项浩大的工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作兴化县令(今江苏省兴化市),全面负责治堰 。天圣二年(1024年)秋,兴化县令范仲淹率领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 。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 。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 。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 。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 。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 。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 。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 。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 。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 。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作“范公堤” 。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 。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句 。他大约至三十四、五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大理寺丞 。从此,他跨入京官的行列 。
编辑本段服丧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谢氏病故 。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居住 。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已风闻仲淹通晓经学,尤长于《易经》 。他邀请仲淹协助戚氏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 。仲淹慨然领命,还把另一兴化县衙(范仲淹纪念馆)
位青年朋友富弼,推荐给晏殊 。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 。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 。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闲嗜睡的人 。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 。四方前来就读和专意向范仲淹问业的人,络绎而至 。范仲淹热诚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学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 。有时,还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 。一次,有位游学乞讨的孙秀才,前来拜谒范公 。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
范仲淹的诗词全集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5.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