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感词语 经典情感古诗词( 三 )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