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诗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一、诗的起源
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
二、诗的发展
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就有大量的精美的民歌出现了,大部分都与劳动生产男女爱情有关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主动收集这些民歌汇编成集,就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转而到了魏晋时期,撑起当时诗歌文化的就是三曹,建安七子,也就是所谓的建安风骨,他们表达的多是人生短暂壮志难酬悲凉幽怨意境比较宏大,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魅力特征 。
到了隋唐时期,诗风达到新的一个鼎盛时期 。出现了初唐四杰等等天才,后面到了武则天时期,宋之问沈佺期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如果诗歌按一定的音阶规律进行创作,会取得更好的声音效果,所以他们奠定了绝句律诗的格律问题 。
唐朝的中晚期也有很多诗人开始写词,为宋词做了一些铺垫 。
五代十国时候,好的诗基本没有,但却出现了唐后主李煜,冯延已这样的词艺术宗师级人物 。后面过渡到宋时期,欧阳修,苏东坡,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等再次把宋词推向了一个艺术最顶峰 。
诗词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诗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扩展资料: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 。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高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 。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 。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 。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 。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 。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
中国诗词发展史及起源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似乎有点多 嘻嘻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