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的诗词 《诗经》颂最短的一首诗( 二 )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 , 三颂不如二雅 , 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
《诗经》中的“颂”指的是什么《颂》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包括《周颂》31篇 , 《鲁颂》4篇 , 《商颂》5篇 , 共40篇 , 合称“三颂” 。
《周颂》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的祭祀乐章 , 也有迟至昭王时的作品 。《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 。《商颂》是春秋时期宋人追述祖业(宋为殷商后裔)之作 。
对于《颂》的解释 , 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 , 美盛德之形容 ,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 。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 , “容”的意思是舞容 , “美盛德之形容” , 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 。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 , 《小序》说:“奏象舞也” 。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 , 象用兵时刺伐之舞 。”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 , 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 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 , 而且有舞 , “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 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
诗经颂的诗词 《诗经》颂最短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周颂》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 , 其内容多宣扬天命 , 赞颂祖先的功德 。如《周颂》中的大武舞曲就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功业的歌舞曲 。《昊天有成命》便是强调天命、歌颂成王的诗 。
《鲁颂》 4篇 , 《小序》以为都是颂鲁僖公的 。《小序》说 , 因为鲁僖公治国很节俭 , 宽厚爱民 , 很重视农业、美马 , 鲁国人尊重他 , “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 , 而史克作是颂” 。季孙行父是鲁国贵族 , 鲁文公、宣公时为掌权大臣 , 谥号“文子” 。史克 , 即太史克 , 亦即里革 。《左传·文公十八年》载季文子使太史克对鲁宣公的一大段话 , 可以看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史官 。
《商颂》原为12篇 , 今传本《诗经》只有 5篇 , 其他7篇何时散佚 , 不可知 , 旧说孔子以前已亡佚 , 又有说是被孔子删去了 , 都是揣测之词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百度百科-颂 (诗经的组成部分)
诗经 风雅颂 分别指的是什么 还有那些《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其中“风”是地方民歌 , 有十五国风 , 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 分大雅和小雅 , 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 , 有四十首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 , “饥者歌其食 , 劳者歌其事” , 《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 , 合称《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 , 是诗经的体裁 , 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
诗经中的风雅颂《诗经》共305篇 , 由风 , 雅 , 颂三部分组成 , 对于风 , 雅 , 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 , 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 , 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 , 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 , 划分三类 , 后乐谱失传 , 仅留歌词 , 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
1、“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 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 , 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 , 有160篇 ,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