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诗词 古诗文对比阅读

西江月
司马光
宝簪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不定.
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夜明人静.相间怎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
闻道绮阳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游山西村对比古诗阅读 对比诗作者是李白李白行路难(1)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
陆游 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 。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 。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