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如何写?( 七 )


(1)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 。(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2)以“喧”来反衬“静”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 。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
3、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 。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 。“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
八、概括四联的内容(板书呈现)
目的:了解诗中的意象,便于记忆 。
首联:时间、地点、天气
颔联:静景 。明月、松、清泉、石
颈联:动景 。浣女归家,渔舟顺流而下
尾联:诗人的愿望
九、如何理解这篇诗作的意蕴?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 。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 。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
十、作业
背诵这首诗,并预习《越中览古》

《山居秋暝》教案如何写?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
2、品味诗歌的意境 。
3、增强环保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