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五经四书( , 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大家都知道 , 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是四书五经 , 同时科举考试的考试主要内容也是四书五经 。
那么 , 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在复习科举的时候 , 应该重点抓哪些书呢?或者说在科举考试中 , 到底是四书重要 , 还是五经更重要一点呢?

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四书远大于五经
大部分人觉得四书和五经地位应该是相等的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四书的地位远远高于五经 。
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 , 其实在《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
明朝科举的主要内容是“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明史选举志》”
清朝科举的主要内容则是“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 , 谓之制义——《清史稿》”
两段都提到的四子书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书 , 也就是说 , 明清两朝的出题范围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 始终是在四书五经之中出题 。
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但实际上五经的地位远远低于四书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这些应试经义的规定是 , “士子各占一经”应试的士子只需要专精一经即可 , 这叫做“专经” , 说是考四书五经 , 实际上考的仅仅是四书一经而已 。
而且 , 就这一经 , 还有很多水分 。乾隆五十七年 , 礼部尚书建议考校《春秋》时 , 改变以往使用胡安国的注解版本 。不使用胡安国的版本原因很简单 , 就是因为胡安国这个版本能够用来出题的仅仅数十处 , 考生不需要熟读全本 , 只要记下这数十处出题之处即可 。
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也会遇到 , 这几年艺考生尤其编导专业 , 凡是提及怎么看待《红高粱》 , 总是众口一词 , 负责考试的老师打断考生熟练的背诵简单提问 , “你别背了 , 《红高粱》的导演是哪位?属于第几代导演?”此时原本侃侃而谈的考生百思特网登时哑口无言 。其实这位考生并没有看过《红高粱》 , 只是熟背了有关《红高粱》的相关问题而已 。
即使胡安国的注解的《春秋》本需要研究的地方很少 , 但在具体的考试时 , 选择考《春秋》和《礼记》的考生还是少之又少 , 以至于《春秋》和《礼记》被称为“孤经” 。毕竟相较于其他三本 , 这两本的难度还是太高了 。
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总之 , 最终对于五经文的考察就渐渐变得无足轻重了起百思特网来 , 这种重四书轻五经的风气渐渐流行起来 , 甚至由潜规则变成了明晃晃的政令 , 顺治年间 , 御史赵祥星请钦定第一场的四书和五经的题百思特网目 , 礼部也同意了这个建议 , 但最终 , 顺治帝却颁布诏令 , “第一场四书题目 , 候朕颁布”
从此之后成为定律 , 四书题由皇帝亲自颁布 , 而五经题则由主考官自行出题 。
乾隆也曾经直言“从来科场取士 , 首重头场四书文三篇 , 士子之通与不通 , 不出四书文之外” 。
总之 , 自从考官和士子都揣摩上意 , 感受到了大清重四书轻五经之后 , 五经和四书的地位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
原本对四书和五经的考教都在第一场考试 , 但等到乾隆年间 , 五经甚至跌出了首场考试 , 转为第二场考试 。这无疑又清清楚楚的展现了五经地位之底下 。
五经四书|,那到底是四书重要还是五经重要



为什么四书重于五经呢?
晚清大儒陈澧曾经解释过为什么朝廷认为四书比五经更重要 , “以尊朱子故也”
显然 , 这事和朱熹有关 。
要想弄清楚个中关系 , 关键还得先弄清楚四书五经是怎么来的 。
五经的成书远远早于四书 , 在孔子游学的过程中 , 他老人家发现有六本书写的非常好 , 于是在进行删改整理之后拿来讲课 , 这六本孔子亲手编辑的书有一本不幸失传 , 于是只剩下了五本 , 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五经 。这五本书虽然不是孔子亲手所写 , 但却是孔子亲手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