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反思怎么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
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在课堂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对提出的问题来多分析、寻找它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
例如:在学习国标本第三册《狼和小羊》一课,学生围绕文章的结尾:说着,向小羊身上扑去……提出了共同的疑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小羊被狼吃掉了 。另一种是小羊没有被狼吃掉 。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小羊没有被狼吃掉,那么怎么会如此的?孩子们热情高涨,马上议论开了:旁边正好有一位猎人,是他救了小羊 。这时,正好有只狮子,狮子是很喜欢保护小动物的,它救了小羊……是的,我马上肯定他们的想象很棒,同时又指出:这些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向:英雄救了弱者 。那么有没有不同的呢?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了,沉默了 。突然,几只小手冒了出来 。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我有不同的方法,这时,正好又来了一只狼,它看见了小羊,也很想吃小羊 。于是,两只狼开始了争斗,小羊趁此机会偷偷地溜走了 。话刚说完,全班顿时响起了掌声 。是呀!多好呀!这又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向:恶人相斗,弱者生还 。孩子得到了肯定,更兴奋了!还有吗?我想趁热打铁 。过了一会,又有人发言了 。此时教室里是更静了:正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看见旁边有块大石头,急中生智,转身跳到大石头上,又迅速跳到大石头的背后 。狼情急之下,没看清大石头,一头撞在了大石头上,死了,小羊得救了!多么精彩的想象啊!小羊在危急情况下,自己救了自己 。
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 。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

《狼》教学反思怎么写?


《狼》一课,是一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益”呢?
为此,我深钻教材,绞尽脑汁,大胆进行创新,把原本两课时完成的内容改为一课时 。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这种“狼吞虎咽”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宜的,终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新课改不是要求师生互动吗?对,把一部分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有了这个“指示灯”,我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头换面”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资料,结合课文注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最后再把学生通过小组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方式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