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议论文写法怎么样?( 七 )


学着敬畏自然,更多的是敬畏人类自己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不过是有了思想,有了言语,就对养活我们的自然指手画脚 。仔细想想,实在不该 。

敬畏自然议论文写法怎么样?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得一面 。
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 。
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 。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是,如今,当我们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有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减弱了自然对人们的保护作用而使苏门答腊的大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处于她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如此卑微 。她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他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学识等而鄙视他、漠视他 。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用伟大的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全世界的良知 。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文化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
季羡林回忆自己的梵文老师西克先生时,说他虽然年过八十,但仍然认真地指导他唯一的学生,并把传承自己毕生之学给一个异国学生看作他余生神圣的使命 。我想,这就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态度:负责任地研究、谨慎地传承 。这与当今一些对传统文化毫不怀抱敬畏态度,戏说历史的“学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知识与学问、文化与传统,这也是学问的生命所在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知识,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己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 。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