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常识|自然科学小常识( 二 )


3、烧水或煮食物时 , 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
4、用砂锅煮食物 , 食物煮好后 , 让砂锅离开火炉 , 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 , 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 , 而锅内食物为100℃ , 离开火炉后 , 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 , 继续沸腾 , 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 , 提高了水的沸点 , 即提高了煮食物百思特网的温度 。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 , 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 , 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 , 水的温度较低 , 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 , 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 , 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 湿度较大 , 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 , 即使再加大火力 , 也不能提高水温 , 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 , 使锅内水蒸发变干 , 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 , 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 , 在离壶嘴一定距百思特网离才能看见“白气” , 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 , 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 , 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 即“白气” 。
9、油炸食物时 , 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 , 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 , 水的密度比油大 , 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 , 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 , 洒点水在锅内 , 就发出“吱、吱”的声音 , 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百思特网迅速汽化后又液化 , 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 , 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 , 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 , 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 , 混合后 , 冷水吸热 , 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 , 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 , 汤放出热 , 温度降低 , 倒入锅内后 , 它又从沸汤中吸热 , 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 , 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 , 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 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 , 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 , 可看见里面呈黑色 , 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 , 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 , 所以刮去一层 , 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
科学小常识|自然科学小常识

【科学小常识|自然科学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