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化用作文 化用古诗词的作文( 二 )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 。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双鸟” 。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 。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
寒宫的嫦娥告诉我 。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
而全篇引用的 。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 。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