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送别的爱情诗词 送别诗的意象(14)


可见 , 爱情和文学都是需要感觉的 。没有这个特殊的感觉 , 就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情 , 也不会产生许多因为爱情的融入而诞生的优秀文学作品 。爱情和文学的感觉 , 在本质上就是相通的:爱情是文学的核心 , 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是爱情的心灵驿站 , 是爱情的艺术呈现 。多少文人骚客追求爱情的幸福、体验爱情的滋味、书写爱情的心灵 , 爱情枯竭的灵魂意味着文学的终结 , 多少人无法走出爱情的围城 , 却不小心走进了文学的天堂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 还有多少人相信万事万物的联系还有无功力性的存在?又是在爱情和文学中 , 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最纯洁、真挚的情感 。关于爱情的无功利性 , 虽然不能否认鲁迅的“爱必有所附丽” , 但当爱情同整个社会状态进行比较的时候 , 它还是纯洁的 。也许你已经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在 , 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不时的充沛着爱情的感动 。“生命曾可贵 , 爱情价更高 , 若为自由故 , 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千古绝唱 , 当爱情降临时 , 即使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 有人还是会义无返顾的选择后者 。如果说为了所爱的人可以把最宝贵的生命都放弃 , 那还有什么事情会作为功利因素阻挡在真正相爱的人们之间呢?爱情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 在文学作品中 , 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些真正能震撼古今、流芳千古的爱情故事也是无功利爱情的真正体现 。不论文学作品 , 还是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 , 演绎着的多少爱情故事大都以悲剧告终 , 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 。也许只有悲剧才有震撼人心的伟大魔力 , 才能推动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真正爱情的门槛:梁山伯与祝英台 , 焦仲卿与刘兰芝 , 都为我们展示了《汉乐府》中那“山无陵 , 江水为竭 , 东雷震震 ,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的款款深情 , 也正是这涤荡了功利的真情 , 为后人上了一堂堂爱情教育课 。而文学也深深的打下了无功利的烙印 ,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 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之心对待 , 同理 ,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 。正因为作家和读者的这种平和心态 , 让文学变成了一方净土 。在古代 , 作家的创作强调艺术的独一无二 , 也没有同读者直接构成利益关系 , 虽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使得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变得日益复杂 , 但是文学的无功利行还是会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的 。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 , 在人忽视里绿了 , 在忍耐里露出蓓蕾” , 爱情和文学一样 , 唯有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酿造出芳香的美酒;“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 爱情和文学一样 , 都是凭着一种最独特的感觉开始它的美丽旅行;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 , 爱才成为爱 , 文学才成为文学 。从落后的过去到繁华的今天 , 爱情和文学怀着不变的情怀 , 携着手 , 穿过时空的隧道 , 向我们证明着唯有在它们的世界里才能证明出的美丽 。
2、唐诗中的爱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 , 是唐代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 , 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
人间有情 , 世间有爱 , 所以我们心有所系 , 思有所念 。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 , 那种焦虑、期待、思念、追忆……等经历和感受 , 写入诗篇 。今天我们读来 , 仍然感到那样刻骨铭心 , 魂牵梦萦 , 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身上 , 怦然心动 。元好问说:“恨人间 , 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道尽了爱情力量的伟大 , 痴情男女 , 为爱牺牲 , 不正映证西方的名言“生命诚可贵 , 爱情价更高” 。又像相恋中 ,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浓情蜜意;相别时 , “一日不见 , 如隔三秋”的相思之苦 , 也正是时下恋爱男女的写照 。至于 , 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一千多年来 , 有多少男女用这两句诗 , 来向对方表答自己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千秋万世受其感动的读者 , 恐怕是难以估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