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拜入师门的诗词 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 , 南寺远禅师 。
何处遥相见 , 心无一事时 。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 , 从师读 。师贫甚 , 炊不得米 。林知之 , 亟归 , 以袜实米 , 满之 , 负以致师 。师怒 , 谓其窃 , 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 , 母笑曰:“若心固善 , 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 , 赍米一石致之塾 , 师乃受 。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 , 忍位取悲增 。
去鲁心犹在 , 从周力未能 。
家山余五柳 , 人世遍千灯 。
莫让金钱施 , 无生道自弘 。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 其为惑也 ,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 ,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 愚人之所以为愚 ,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 则耻师焉 , 惑矣 。彼童子之师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 惑之不解 , 或师焉 , 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 曰师曰弟子云者 ,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 ,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 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 , 年十七 , 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不拘于时 ,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 作师说以贻之 。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 , 古时六礼包括:芹菜 , 寓意为勤奋好学 , 业精于勤;莲子心苦 , 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 , 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 , 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 , 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
(2)行跪拜 , 双手献茶之礼 。
(3)老师回赠礼品 。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 , 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 , 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 。有的行业 , 一入师门 , 全由师傅管教 , 父母无权干预 , 甚至不能见面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 , 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
第一 , 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 。表示对本行业敬重 , 表示从业的虔诚 , 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 , 使自己学业有成 。
第二 , 行拜师礼 。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 , 学徒行三叩首之礼 , 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
第三 , 师傅训话 , 宣布门规及赐名等 。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 , 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 , 学艺要刻苦等 。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 , 不仅普通学生 , 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 。按照拜师礼仪规定 , 皇太子初入学 , 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 , 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 。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 ,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 , 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 , 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 , 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 , 要举手;老师坐着时 , 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 , 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 , 学生不可高谈阔论 ,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