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的古诗词 写家的古诗( 二 )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 。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 。关山难越,锦书难寄 。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空吟,对影沉思 。此时,要是遇到赶往故乡去的人,那叫诗人们多么欣喜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张籍《秋思》
终于可以给家乡捎封信了!诗人把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家书中 。他写了又写,看了又看 。觉得该说的全说了,才把信封上 。但在行人要出发的时候,诗人还是禁不住又拆开封,再看看 。生怕还有什么没说清楚 。诗中的“欲”、“复”、“又”等字眼,恰当地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
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真情 。诗人往往会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再如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离开故乡,已是路途漫漫,但诗人仍频频回首,遥望故乡 。这种眷恋与不舍化作点点泪珠,沾湿衣襟 。不曾想,竟遇上回长安的使者!诗人马上转忧为喜,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带信的机会吗?但诗人随即又发愁了,因为是在路上偶遇,没有纸笔,写不成信啊!匆匆相见,又立即分手,千言万语,不容细谈 。无奈何,只好捎个平安的口信吧 。朴素自然的诗句,饱含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品读着一首首愁肠百结、哀怨缠绵的乡愁诗,我们似乎触摸到了诗人们的那颗诚炽的心 。汲取着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美感与熏陶,你一定会得到美的享受 。
写家的古诗有哪些?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释义:我不禁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的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2、春江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释义:暖和的春光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释义: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里呢?眼前只见一片雾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释义:夕阳正西沉,漂泊他乡的游子流浪于远离家乡的不知处的远方 。
5、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末 。——王维《杂诗》
释义: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
写家的诗句,名言,1、相关诗句: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2、原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简析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
写家的古诗九时九月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