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法古诗词 古诗的描写方法( 二 )
扩展资料: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
参考资料:写作手法-百度百科
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鉴赏方法: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 。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 。”(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 。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 。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 。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谚语|关于春天的谚语,描写春天的谚语歇后语有哪些
- 描写蚂蚁作文怎么写?
-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怎么写?
- 初一重阳节日详细描写话题作文怎么写?
- 描写重阳节作文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