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娜拉之死( 三 )


他“不过三星期”就“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 , 她的灵魂” , 在涓生看来 ,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 , 生长 , 创造” , 但子君“似乎永远意识不到这一点” , 而是逐渐开始回归封建式的“女主内”生活 , 每日只忙于家务 , 沉溺于涓生的感情之中 , 不再读书、不再思想 。而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
在涓生被单位辞退后 , 开始逐渐“凄然”“变得很怯弱” 。逐渐的 , 子君连感情上的自信也没有了 , “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 , 将温存示给她” , 在谈起以往的“提到文艺 , 于是涉及外国的文人” , 她也开始变得沉默 。
慢慢的 , 子君失去了对涓生的吸引力 , 在听到涓生那句“因为 , 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后 , 出走后精神上最后一根稻草也戛然而断 。最终被接回到家中 , “在严威和冷眼中负着虚空的重担” , 走向死灭 。
仔细阅读《伤逝》 , 在鲁迅营造的哀婉语气之外 , 会惊奇发现 , 小说绝大部分的篇幅并非在抒发“伤” , 或者感叹“逝” , 而是将子君“出走”后的变化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 将涓生对子君的感情转变徐徐铺开 , 实际上就是为了从反面警醒人们 , 没有经济权的“出走” , 终将是回归或毁灭 。
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超前意识到“娜拉”出走后的时代问题 , 更将这个问题以小说形式形象表现出来警醒世人娜拉出走|娜拉之死

鲁迅雕像
在初读看《伤逝》时 , 笔者仅仅把它看作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 , 抑或是超越时代的爱情宝典 。然而涓生和子君失败的爱情故事 , 在所有时代都能遇到同样的主题 , 鲁迅这篇小说绝非仅仅为讲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但将发表时间上有延续关系的《娜拉走后怎样》《伤逝》串起来 , 反复阅读 , 反复玩味 , 不禁深深被鲁迅超前而深刻的思维所折服 。
鲁迅之所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 正是在于其见识超群、思维独到、立意深远 , 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 在大家以为乐章结束时 , 于无声处猛然抛出一颗惊雷 , 将更凶猛的号角声突然带入 , 诱发更强烈力度、更宏大音效的演奏 , 对新文化运动中热情“耽于”自由婚恋的知识青年给予了振聋发聩的忠告 。
鲁迅先生用过人胆识、杰出构思和超绝文笔 , 用小说的形式将说教式演讲主题完美的表达出来 。鲁迅先生将《娜拉走后怎样》《伤逝》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 , 相互渗透、相互呈现 ,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绝的文学画卷 , 引导着人们如何用引人入胜的小说形式去呈现严肃的时代命题 。

【娜拉出走|娜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