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粽子诗词 关于粽子的诗词,( 二 )


其它的角
要么被忽略
要么被故意抹去

不像故乡的粽子
个个棱角分明
个个都是主角
篇八:屈子和粽子
屈子不会想到
在他死后
多了一个节日
多了一种食品
似乎有点值得?

人们吃着粽子
并不准备天问

屈子也不会想到
他以九章
他以九歌
只换得一颗粽子
似乎有点不值得?

湘江水在流着
并不见湘夫人

屈子更不会想到
太史公嗟之
贾长沙叹之
而今人
手捧粽子乐之
屈子和粽子
似乎仅仅一字之隔

人人都知汨罗江
离骚只屈子一个
篇九:粽子
一群赤身露体的疯子
不知羞耻的抢夺
一片叶子

谁曾想
惹恼了绳子
将他们紧紧捆绑

这世道
怎能没了法度
魔鬼流着口水
烧热一锅水

这只是一个飘香的神话
却又勾起了谁心底
那一抹粘巴巴的思念
篇十:糯米·粽子畅想
粗糙的外衣
裹着圆润白嫩的身体
通体的芳香
饱含着甜蜜

也许你来自山野
不会登上大雅之堂
也许你过于普通
也不是那么名贵

你不计较别人的称谓
甚至不计较和谁搭配
粽子就粽子吧
和谁都给人以甜美

豆沙说:你好温情
你的拥抱让我好惬意
红枣说:你好无私
你让我没伤一点肉皮

无论谁和你在一起
你总是包容一切
并且尽力去温润别人
丝毫不在乎牺牲自己
苏轼写粽子的诗词有哪几首?苏轼写粽子的只知道一首《皇太后阁六首》:
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 。
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
关于端午或粽子的诗词,要说抒发了什么感情,要说什么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