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名人诗词 姓安的古代名人( 三 )


安大嵬:(生卒年待考),明朝云梦人(今湖北云梦),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甘肃秦安人 。
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 。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 。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 。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太后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
安鸿勋:(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苏金匮人(今江苏常熟),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
安文钦:(生卒年待考),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 。
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 。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
安希范:(公元1564~?年) 。字小范,号我素 。著名明朝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 。
他是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农历1月14日庶出 。
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严格的,同时诸子析产制,也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纠纷 。据安希范曾孙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谱》所载,当希范的生母吴氏怀孕的时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争”,告诫不许生育男孩子 。安希范出生以后,郭氏准备弃婴,吴氏死抢住婴儿不放 。亏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于叔父安如陵 。如陵早死,妻邹氏守寡 。希范由邹氏扶养,长期居住在无锡南乡周泾巷 。母子分离,童年就备尝人世辛酸 。待郭氏死后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关切下回归故居,依生母吴氏,但五年以后,又为兄子赶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泾巷,据载那时的情景是“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 。”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谈修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以及名家的八股文 。谈修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他家的“延恩楼”以藏书闻名 。安希范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 。他在十九岁那年考取了秀才 。当时正值张居正当政,减少诸生名额,无锡只分配到十五名 。安希范的试卷给澄江(今江苏江阴)令胡公葵看中,认为他的文章很有见解,不仅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
安希范一生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最关键之处,便是在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问业于顾宪成 。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也是东林书院的主持人物,在学术思想史上又是东林学派创始者 。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高扬“气节”“复兴正学”,“卫道救时”的主张 。尔后成了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启端 。“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 。”安希范向顾宪成求教学问,也就是自程朱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性命之学 。安希范从此以后,思想和行动恪守顾、高(攀龙)规范,成为地域性政治集团东林党在反对贵族大地主反动势力斗争中的一员 。
顾宪成长安希范十四岁,无论是治学、为人、从政哪方面,阅历都比安希范丰富,是他的师辈 。顾宪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认为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试三甲九名中进士 。被授为行人司行人 。这是一般中下级官职 。两年以后,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和生母吴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从他从兄那边置得旧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愿的意思 。这一年正月,他奉诏去山西大同召还吏部左侍朗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王家屏 。正月出发,四月回北京,记有《云中日记》 。翌年,他又奉使册封楚藩 。回京途中,曾登岳阳楼,鸟瞰古云梦 。还曾上庐山畅游,作《庐山游记》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即“馆选” 。考试成绩属优等 。按照规定可以称庶吉士,学习了三年后补受重要官职,如给事中、御史等等 。但御史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还不够格 。当时有人提议说,可以加报几年,但安希范不愿这样做 。认为这是欺君的行为 。后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 。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补偏救弊,一时风气为之肃然 。
后来他想念生母吴氏非常困难的生活境遇,于是便上《请致南曹迎养疏》,当年农历7月明万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请求,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 。农历8月离京南下,农历10月到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