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名人诗词 姓安的古代名人( 四 )


安希范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时间甚短 。在他从政期间,有两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 。其一: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书《黜奸阉防乱政疏》,对御史杨镐,刑部郎中王明时蒙冤降俸调用一事,认为处理不当 。杨镐和王明时等被奸人乐新炉供词牵连,那是因为司礼监太监张诚发泄私愤 。自王振擅权之后,凡是逢到审判官员的时候,例由司礼监太监奉皇帝命奉谕法司大臣共同审判,这时要有御史去请司礼监太监 。审判时太监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 。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杨镐自以为是朝廷风纪之官,不应屈迹于阉寺,不屑去请 。王明时也曾上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居中只能奉坐圣旨,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太监张诚 。张为泄私愤,坐了杨、王的罪 。安希范对此表示如果不将张诚“严加屏出,以杜乱源” 日后必酿成阉寺擅政之大祸 。他在阉寺乱政已成为明朝政治一大疯疾的时候,敢于捅这个马蜂窝,这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 。其二: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毕(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员 。考核外官名“大计”) 。农历3月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劾吏部嵇勋司员外朗虞淳照,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 。尚书孙拢说了些正直的话,被罚奉三个月 。考功朗中赵南屋也降三级调外,虞和杨也罢官 。孙辞职不准 。又上奏,指出臣子结党专权固是国家大祸,要求留用两个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为结党,那么事实的真相就不能大白干世,孙拢被谴责,同时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不同的处分 。安希范这时上了《借人才广言路》一疏,认为万历这样做法行将戆直之臣一举而宣之,后皆动色相戒,钳口结舌,……此非国之福,非皇上与辅臣之心也” 。这个奏疏没有被采纳,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气,跃然纸上 。当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 。行人高攀龙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敌的攻击,此事牵连赵南星、顾宪成 。农历11月高又上奏,结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贬谪为揭阳典史 。安希范在这时又上了《纠辅臣明正邪》一疏,认为“古今治乱之关,进贤退不肖”,“今贤者以其异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众正之途,开群枉之路,误国不忠,无大于此者” 。希望万历严谕阁臣“毋挟私心,毋植私、党,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悦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明万历皇帝看了大怒,认为他“低诬阁臣,朋奸党恶”,要逮捕法办 。王锡爵出于师生情面,加上给事中叶继美等相救,遂改逮问为削籍 。这是安希范最后的一次政治活动 。从此以后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

【安姓名人诗词 姓安的古代名人】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农历1月14月,安希范闻削籍之—报,就留别秣陵(今江苏南京)诸友好,束装东归 。在和相送的友好诗中有“自缘触罪辞南国,敢向明时赋北风 。泉石尽湛娱嫩性,勋猷今已让诸公”之句,意兴萧然,似已不愿再从政了 。高攀龙在镇江迎接他,两家结了亲家 。这一年农历5月王锡爵谢政,举行廷推(推人参加内阁),颐宪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为杂职,不久革职为民,时年四十五岁 。顾宪成对于安希范的削籍,称赞于同辈人说:…“吾党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谓不失赤子之心者 。”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 。一面优游岁月,游览浙江、江苏各地名胜 。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 。东林书院年久失修,濒于颓圯,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两,佐产二十一石七斗 。同时参予讲学活动的规划 。当时参予东林讲学活动的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其中钱是武进人,其余都是无锡人 。他们都是在政治上被罢斥的中下级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势力,以集团形式进行政治活动 。他们以讲学为名谈论政治,裁量人物,抨击贵族大地主的黑暗统治 。东林书院订《会约》,制《学规》,打出“尊经重道”的旗帜,意图以此争取一个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人民得遂其生的环境 。东林书院流风所致,倾动朝野 。后宋东林党人和阉党的斗争,以至于一批有识之士惨遭杀戳,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东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辟一室,在这里读书会友 。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苏常州)经正会堂讲学,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龙去金沙(今江苏无锡金山)志矩堂讲学 。安希范有乃祖遗风,参予讲学活动之外,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藉以寄托自己的情怀 。尤其钟情于江浙的自然风物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农历9月偕东林同志畅游苏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巅筑平台,题其名目“落帽” 。因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为反对贵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丢了乌纱帽的人 。寓意深刻,既谑且雅 。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吴兴之意,三年之后,索性在吴兴武康买地建屋,准备长期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