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描写水的 描写水清澈的古诗词有哪些( 五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昆仑:指昆仑山,东段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发源地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传说夏禹治水至此 。写黄河冲决昆仑,咆哮而下,直奔龙门,显示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声势 。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触:碰、击 。盘涡:旋涡 。毂(gǔ):车轮的轴 。秦地:华山一带,古为秦国之地 。雷:雷鸣 。诗人极写黄河奔腾万里的声势 。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九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亦称九派 。雪山:形容波涛如雪似山 。这是诗人俯瞰长江所看到的壮观景色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这是诗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时写下的千古绝唱 。仰视则闻高山落叶的萧萧之声,俯瞰则见长江骇浪的滔滔之势,而叶落无边,江流不尽,更显得秋风的劲厉,秋色的苍茫,秋声的肃杀,扩大了画面,增强了气势 。作者悲秋的情调,显然如见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怎么得到 。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传说所产剪刀著名 。翦:剪 。晋代索靖观顾恺之绘画,长叹一声:“恨不带并州剪刀来,把松江半幅白练剪而归去 。”诗人以此赞美王宰的画,典故随手拈来,形象贴切,又毫无痕迹 。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唐·韩愈《进学解》障:阻挡 。回:挽 。既:已经 。倒:倾泻 。愿意是作者借别人的话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拦百川使它向东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样 。两句境界博大,气势磅礴 。后人每用来形容扭转乾坤的巨大气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经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泗水:由山东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 。瓜洲:城名,在运河与长江汇合处,当时很繁盛 。诗句描写妇人登楼远眺,触景生情,思绪交织 。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桥》眉月:指阴历初三、初四 。新月弯曲如眉,故称 。神女浦:地名 。脸波:眼波 。窈娘堤:堤岸名 。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独出心裁,惟妙惟肖 。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练:白绢 。俯视深潭,太阳象巨大的赤旗铺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长长的白练飘在峡顶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郊野渡口 。野渡晚雨后所见,流露出诗人任其自然,不进不退的处世哲学,与他“扁舟不系与心同”的心境是一样的 。
●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唐·温庭筠《塞寒行》河源:黄河源头 。怒触:黄河咆哮的景象 。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唐·杜牧《汉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 。前两句写江面美色,后两句叹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闲的渔翁,更有无限感慨 。意境含蓄委婉 。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州》吼:形容惊涛骇浪的声音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经湖北巴东县,绵延四十公里,由长江横切巫山而成 。烧:形容红色云彩的灿烂 。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人不见:指技艺超绝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随风而去 。数峰青:指女神离去后只见江边几座碧绿的山峰 。一曲既终,伊人不见,余音仿佛还在江水之上和峰峦之间荡漾 。这样描写,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交融,情景历历,意与境和谐统一,余味不尽 。
●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五代·张松龄《渔父》白鸟:鹭 。下长川:指鸟沿着江流飞翔 。潇湘: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江 。烟:烟雾笼罩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李觏(gòu):《忆钱塘江》好是:最美的是 。涵:容 。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阳,满江通红 。水仙:水中女神 。此与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都极写水上残阳之红,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练:白色绸子 。簇:攒聚 。征帆去棹:船只来来往往 。背:形容迎风招展 。矗:竖起 。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笼罩在淡淡的云气里 。星河:比喻长江 。鹭起:南京西南面的长江上有个白鹭洲,白鹭飞舞 。画图难足:画也画不出那么好 。描写金陵一带的长江晚秋景色,极为精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