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三 )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
3★暮过山村
【作者】 唐贾岛【体裁】五律
【原文】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
【译文】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
【注释】边烽:指边境的烽火 。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 。这里指前者,即战火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
【赏析】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 。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
4★塞下曲
【作者】盛唐王昌龄【体裁】五言古诗
【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译文】深秋的黄昏,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牵马入水,河水寒冷,令人瑟瑟发抖,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斗志高昂,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 。
然而,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
【赏析】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接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 。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
5★★朴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
【译文】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下阕更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 。”由此可见,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 。作为“诗的国度”,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种时代何种版本,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总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那么,如何开展古诗词板块的有效教学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