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要有光( 二 )


“现代性”又与特定的文化或艺术特色相连 , 譬如 , 谈到现代绘画会说起毕加索 , 谈到现代文学会提及乔伊斯 。然而 , 几十年的高速发展 , 当中国人迈入现代生活后 , 中国绘画呢?中国绘画依然停滞在农耕文明时代 。
杨佴旻天性里喜欢画画 , 自小临摹《芥子园画谱》 , 年少时临摹李可染、齐白石、于志学等人 , 他读博士期间的山水教授是方骏先生 。成年后他也刻版画、画油画 , 但最爱的还是水墨画 。他曾被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开篇呐喊出的论断“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深深困扰 。直至有一天 , 他在大学教室里画画 , 一个看画的人问:那么多颜色你为什么只用花青和赭石 , 其他颜色干嘛?那一刻 , 他顿悟了 。色彩是任何绘画的基础因素 , 并非西洋绘画所独有 , 当然也属于东方 。沿着那个疑问 , 他完成了水墨画由单色到彩色的创作实践 。
1995年暑假 , 在保定的画室里 , 杨佴旻创作出了对于他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 那张《花卉》 。接着 , 他以西方艺术为蓝本 , 创作出《以莫奈作品为蓝本的风景》《以塞尚作品为蓝本的静物》《以蒙克作品为蓝本的人物》等一系列作品 , “我想通过这些画面提醒我 , 也告知看到我作品的人们:在宣纸上可以有这样的效果 。”
【中国画,要有光】九十年代中期 , 杨佴旻东渡日本 , 在名古屋圣艺术画廊提供的工作室从事创作 。十多年后 , 他写下博士论文《20世纪中日绘画革新比较与批判》 , 谈及“近代以来 , 日本绘画逐渐摆脱中国画的影响 , 开始吸收现代绘画营养以寻求突破口 , 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建构之路” 。
西方国家和日本都先于中国很长时间步入现代社会 , 艺术理念与实践也走在前方 。杨佴旻看到了中国绘画在时代性上的巨大落差 。如何弥合这份差距?如何让中国水墨画在世界美术史的现当代篇章中有一席之地?单色水墨已经画了上千年了 , 在已有的形式里突破到现代几乎不可能 。带着这两个疑问 , 他在色彩水墨画上寻找突围 。
1999年 , 杨佴旻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办个展 , 至2018年的20年间 , 他探索着把自己的水墨画由墨色水墨推进到了色彩水墨画 , 由传统走向了现代 。2019年夏 , 他又创作出有别于以往的作品 , 把水墨画由现代推进当代 。
从开始画画到实现水墨画的当代化 , 他走了40年 , 昔日长发的文艺少年也变成了沉着的中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