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苏教版诗词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六 )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
苏轼在此词写就后数日给他的朋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九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 。
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 。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 。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作品:破阵子
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点秋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 。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 。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