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木兰舟 古诗词《木兰诗.》( 二 )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 。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 。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带有木兰的诗句《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宋代:范仲淹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次韵何伯温三首》 宋代:洪咨夔
庭前木兰花,皦皦扶春阳 。
《春日闲居》明代:王女郎
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 。
《新市杂咏十首》 宋代:华岳
一涧碧云流不去,木兰舟系木兰花 。
《闽中春暮》明代:张羽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
《闽中春暮》 唐代:裴廷裕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
《塘下行》 唐代:孟郊
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这诗句谁说的啊钱谦益为柳如是写的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这诗句谁说的啊钱谦益为柳如是写的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