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长征书法作品 毛主席诗词《长征》的草书是什么( 五 )


一、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 。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 , 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 , 笔势上又有虚与实 , 动与静 , 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 。你看 , 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 , 又有协调统一 。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二、字要骨神兼备 。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 , 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 。”因此 , 临帖 , “最初要照原样写 , 以后练多了 , 要仿其形 , 取其神 。”他说 , “字和人一样 , 也有筋骨和灵魂 。练久了 , 就会找到筋骨 , 写出神韵 。”所谓筋骨 , 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所谓灵魂 , 是字的内质、神韵 。古人的字 , 一般地说 , 北碑尚骨 , 南帖尚神 。毛泽东则主张骨神兼备 。
三、既广采博取 , 又独具风格 。毛泽东说:“学字要有帖 , 学好后要发挥 。习字要有体 , 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 , 要兼学并蓄 , 广采博取 , 有自己的创新 , 自己的风格 , 才能引人入胜 。”
这些书法理论 , 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
毛泽东书法的演变 ,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多为楷书 , 字体工而有力 , 有些写得特别工整 。
1921年到1949年 , 可谓第二阶段 。在建党初期 , 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环境中 , 他运筹帷幄 , 为使机要人员传达准确迅速无误 , 他起草的文电多是行(书)而不是草 。三十年代字体清秀 , 字形略长 , 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 。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 , 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电等 。
1949年进北京以后 , 可谓第三阶段 。这时 , 情况变了 , 条件好了 , 毛泽东除起草公务活动的文电外 , 还写了一千多封回复亲朋故旧和素不相识的群众的信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好 , 越写越草 。然而 , 他的复信是视对象而别的 , 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教授等的书信多为草书 , 有些写得非常之草;反之 , 对文化程度低的人 , 字都写得比较清楚工整 。
毛泽东的书体 , 从学生时代到五六十年代有很大变化 , 这和笔有关系 。新笔写的字笔锋更明显更突出 。但主要还是他的功力和字体有变化 。要观察毛泽东字体的变化 , 除从总体上看 , 还有一个办法 , 就是看他的签名 。1943年以前“毛泽东”的“毛”字一般都是从上面下来 , 再这么一转 , 一笔写成 。1943年以后 , “毛”字写成四笔 , 先点三点 , 然后再竖弯勾 。到1948年、1949年 , 又变了 , 从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个文件时写的几封信到1949年9月给宋庆龄或任弼时的信 , “毛泽东”三个字中 , “毛”字变化不大 , “泽东”二字变化则很大 。
50年代以后 , 毛泽东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 , 这和他那时的练字有关系 。
进城以后 , 毛泽东的工作虽仍然十分繁忙 , 但客观条件比进城前好多了 , 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碑帖 , 当时中办秘书室的陈秉忱就专门为毛泽东购买书籍、收集字帖 , 收有各种碑帖数百部 。50年代毛泽东休息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 , 一首诗往往书写五六次 , 六七次 , 甚至十来次 。他作诗词也多是书写许多次 , 且多为草书 。毛泽东的书法最好的时期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 例如他书写的诗词 , 给华罗庚、章士钊的信件等 , 都非常之美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 , 看毛泽东手迹是一种享受 , 看过后还是想看 , 每看一遍都受启发 。毛泽东成了深受读者喜爱的现代书法家 。
纵观周恩来的书法 , 从发展历程看 , 他经过了学子书法探索时期、中年的书风形成时期、晚年的书法造极时期 。从各个时期看 , 周恩来的书法艺术 , 具备了如下特点:学子时期(青年)的刚俊挺健、秀外慧中;形成时期(中年)的藏而不露、浑朴凝重;造极时期(晚年)的敛放自如、雄俊伟茂 , 神完气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