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古诗词趣味 经典搞笑古诗词300首( 二 )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 。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
数字从一到十,单纯来看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巧妙地运用它,进行艺术加工,嵌入诗歌,结构精巧,能使诗歌形式奇异,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横生,有独特的风格 。如描写乡村图景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的诗有:
其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其二: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
再如解放前四川重庆市一家晚报登过这样一首描绘中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
一到十,在上面几首诗歌中运用自如,令人拍手叫绝 。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是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回到成都 。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 。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 。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 。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 。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 。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
无“意” 。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 。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 。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
另有一首与此相似的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
元代无名氏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
全曲嵌“一”字竟多达二十二个 。作者在年华易逝、光阴催老、人生如梦的叹息中,寻求着自己的人生位置,情绪看似旷达,实则透露着辛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这首二十字的小诗,数字占了一半 。作者选择烟村、亭台和花枝等事物,用一至十的自然数加以修饰、形容,利用数字连用后产生模糊概念这一特性,便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读来富于情韵 。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数字诗
一花一枝一矶石,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寺中,一林黄叶一僧归 。
连用十个“一”字却不使人感到重复,而是意境悠远,妙趣横生 。
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的数字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
本诗的前三句都是数量词,但是又有变化,由小变而大变,由渐变而突变,恰如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最后突然一转,以“都不见”收尾,诗味顿出 。
乡村
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