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棺诗词 文公绕棺歌全文( 二 )


赣南遂川等县追悼男人亡故,在“绕棺”仪式上要唱丧歌,由道士率领亡故者的子女绕棺走唱《苦辛歌》(又名长年歌) 。追悼妇女亡故在“绕棺”仪式上唱《怀胎歌》 。
丧葬绕棺歌词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
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
一、下塌:人断气时,由儿子跪在地上烧落气纸钱 。
二、入殓:棺底垫一层火灰 。死者有多少岁就在灰上用茶杯印多少圆圈,然后铺上垫单,将尸身放其上 。四周用生前旧衣填塞,盖上寿被,取下盖面纸,让死者亲属瞻仰遗容 。然后闭棺 。
三、伴灵:又叫“伴亡” 。凡亲族乡邻,俱来吊丧,至夜不去 。道士作道场,于柩旁击鼓,又叫“做好事” 。配合舞蹈,领唱神活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钹、打击乐 。气氛似悲怆而热烈,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 。
四、跳丧:实近赵丧,礼丧仪式 。
五、打丧歌:又名“唱丧堂歌”,或叫“坐丧” 。即由一人击鼓、领唱 。众人相和 。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即湖南省西部的凤凰、泸溪、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贵州省的印江、镇远、思南、铜仁、松桃等市县;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 。
土家族的丧葬文化习俗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击鼓踏厉而歌,叫啸以兴哀;而后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逐渐采用土葬,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
土家族最古老的葬谷是火葬 。现今犹存的许多土家地区的地名,诸如“箱子岩”、“仙人洞”、“蛮王坟”、“棺木岩”等,都是对土家先民曾有过岩墓葬、悬棺葬习俗的追述 。?
土家族保存到现今的古老葬谷是“绕棺”和“跳丧” 。?
“绕棺”,又名“打绕棺”,或名“穿花”,广泛地流传于湘鄂西及川东部分土家族地区 。老人去世,停灵枢于堂中,请巫师行法事祭祀,“绕棺”时,灵堂红烛高照,香炉香烟袅袅,棺木右角点“长明灯”一盏;巫师将法咒一念,昭告亡灵,“绕棺”就开始了 。“绕棺”活动,一般由五或七人,至少三人,成奇数跳唱 。跳唱,由土老司担任领头,现今,以年长者出任,其他人跟后,围绕棺木,不能出离灵堂,故称“绕棺” 。歌词内容广泛,可唱亡人生平,可唱神话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镲、钹等打击乐,气氛欢悦而热闹,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之传统 。?
“跳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鄂西长阳、五峰、巴东等县流行的“打丧鼓”,又称“跳仗鼓”;一类是湘西凤凰、泸溪地区流行的“打廪”,又称“跳牌”“跳流落” 。“跳丧鼓”与“绕棺”一样,是一种丧葬性的歌舞活动 。在土家山寨,一旦哪家老人终寿,不问男女、名望、尊卑、皆是“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为死者“跳丧” 。
跳丧,先跳什么,后跳什么,都有一定仪式程序 。一般分为七项程式:
一、 待师,跳者为表谦虚客气,边跳边等待师傅临场指导;
二、 跳丧;
三、 摇丧;
四、 跩丧;
五、 穿丧;

【绕棺诗词 文公绕棺歌全文】

六、 退丧;
七、 哭丧 。
哭丧,只在与汉区临界地区方有 。这七项跳丧仪程,都由掌鼓者指挥,跳丧人跟着鼓点的变换而变换仪程 。歌词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歌唱先民祖先的;有唱农桑鱼猎的;有唱风土人情的;有唱男女爱情故事的 。歌舞通夜不息,可谓“长歌为哭”,“以乐致哀”,慰死者英灵,为家属“散忧”、“解愁”驱逐死者家里天灾人祸,赐降吉祥瑞气,独具民族性 。?
“打丧歌”,又名“唱丧堂歌”,或叫“坐丧”,也是远古“鼙鼓以道哀”的一种葬俗传至今日 。这种“打丧歌”,鄂西、湘西、川东土家族地区,直至现今,还相当盛行 。“打丧歌”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人击鼓,领唱,众人相和 。另一种是不只击鼓,还要鼓锣钹笛唢呐齐备,“打围鼓”,唱戏曲,这也很别致 。听唱观看的人很多,“坐丧”“打丧歌”成了群众一种娱乐活动了,将“忧愁”、“悲痛”驱逐于九霄云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