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女人病容的诗词 形容古代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四 )


男诗人和女诗人笔下的女人有什么不同请参考下文:
试析中国古代男女诗人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
——兼论朱淑真女性真实化的自我塑造
蔡荷芳内容提要 男女两性在个体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两性在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男性诗人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感观需要塑造女性,而宋代朱淑真作为女性诗人的代表,其笔下的女性是鲜活的真实化的自我写真 。关键词 性别差异;女性形象;朱淑真
男女性别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的生理特征方面,也表现在社会学的其他方面 。由于性别的差异,两性在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 。在中国封建社会,话语权由男性掌控,失去话语权的女性只能像物品一样成为男性评价和塑造的客体对象 。因此,男性在表现女性时总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和塑造 。纵使有些男性文人拟作闺音,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作,但男性拟作的闺音还是可以看出“男扮女装”的假女子形象,还是能听出男性“雄性”的声音 。
那么,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男性究竟是如何按照自己的喜好塑造女性?而朱淑真作为封建社会女性文人的代表又是怎样自我表现的?
一、男性作家对女性感观性的描绘
(一)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
明代叶邵袁在《午梦堂全集·序》中说:“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才与色也 。”从他排列的顺序看,男性对女性的审视标准和男性一样,把“德”列为首位,但具体内容却大不相同,女性的德是指“妇德”,是为男性服务时所遵从的女性规范 。女“才”也只是博得男性青睐的能力,即指闺阁内的针织刺绣等生活需要和琴棋书画歌舞等休闲消遣的才艺,一般所说的才女都是指后者 。女“色”是指女性满足男性感官愉悦的外在形象 。孟子将美色与食物等量齐观,认为“食色,性也”[1]揭示了人(仅仅是男人)所共有的生理需求的本性特征 。孟子所谈的“色”仅指女性或漂亮的女性,“他没有将女性当作‘人’看待,而当作‘色’,将女性当作满足男性需要的客体存在物” 。[2](P222)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才色俱佳的女性是男性文人主要描写的对象 。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男性的笔下出现的多是风姿绰约的美女 。《诗经》的开卷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俅 。”这个“窈窕淑女”就是“君子”选择女性的共同标准 。屈原笔下的美人如空谷幽兰,有一种馨香高贵的气质,他将女性置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更显示其馨香美丽 。如对“湘夫人”的描写:“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矣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帏,辟惠榜兮既张 。”(《湘夫人》)诗人把湘夫人描绘成自然之圣女,既自然美丽又高贵典雅 。曹植《洛神赋》塑造的洛水女神形象综合了《诗经》和《楚辞》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把明眸皓齿、冰清玉洁、贤淑美好的女性形象和屈原的香草美人综合起来,还加上了金玉珠宝的贵族气息 。
《玉台新咏》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选录艳情诗的总集,它保留了汉魏六朝诗人歌咏闺阁情感的诗作,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诗人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具体情景 。《玉台新咏》直接揭示了男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对于“美色”的占有,有着很强的生理功利目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美丽完全是从男性文人的视觉观感中体现出来的,女性的价值除了为男性传宗接代外,再就是取悦于男性的生理需要 。
淑貌曜皎日,惠心清且闲 。鲜肤一何润,彩色若可餐 。
———陆机《艳歌行》
散诞垂红帔,斜柯插玉簪 。可怜无有比,恐许直千金 。
———萧纲《遥望》
以上两首诗可看出,男性诗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生理欲望塑造女性,女性“秀色可餐”正印证了孟子“食色,性也”的论述 。唐宋时期,主流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在男性创作主体心理和生理欲望的驱动下,更趋于视觉与感觉的描写 。晚唐诗人韩偓,其《香庄集》专以叙些艳情诗著称 。
酥凝背胛玉搓肩,轻博红绡覆白莲 。此夜分明来入梦,当时惆怅不成眠 。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特地燃 。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 。
———《偶件背面是夕兼梦》
这首诗,作者看见一位美人的背影就欲火中烧,梦牵魂绕,夜不成寐 。这种赤裸裸的色情描写表现了男性把女性纯粹当成狎玩的对象 。男性作为创作主体塑造女性时候,由于性别因素的影响,即使是有影响的一代文豪也难免把女性当成玩物进行“赏悦” 。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减自木兰花·胜之》中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