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转变巨大的诗词 形容变化的诗句( 四 )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旧西.藏处于自然经济状态 , 缺乏城市发展的动力 , 城镇数量少、规模小 , 人口最多的拉.萨不过3万多人 , 其他人口规模较大的地方也都不过是几千.人的较大村落而已 , 算不上城市 。即使是拉.萨 , 也不具备健全的城市运行体.系 , 市政设施几乎没有 , 城市功能低下 。如今 , 西.藏城市规模伴随产业升级不断扩张 , 到2000年 , 西.藏有建制市2个 , 县、区72个 , 建制镇112个 , 城镇人口49.11万.人 , 城镇面积达到147平方公里 。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 城市道路、供水、治安、社区服.务等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 基本满足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容市貌、环境保护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人均10.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4.4% , 城市环境指数居全国首位 。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各地的城镇发展群.体已经在西.藏形成 。以城镇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推动西.藏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产业空前发展 , 增强了与内地、与世界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西.藏地方的区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 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实现接轨 。大量农牧民走出乡村 , 投入市场经济大潮 , 下海经商 。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 , 丰富着城乡市场和百.姓生活 。西.藏的名、优、特产品及民.族手工业产品 , 大量进入全国和世界市场 。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 , 推动了农牧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 农牧业生产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 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西.藏投资办企业 , 扩大对内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近五年来 , 西.藏协议利.用外资1.25亿美元 。到2000年 , 全区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3亿美元 , 其中.出口总额1.13亿美元 。“世界屋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 进藏旅游已经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2000年 , 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9.83万.人次 , 其中 , 海外旅游人数14.89万.人;旅游直接收入7.8亿.元 , 间接收入29.8亿.元 , 分别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6%和25.38% 。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 , 大规模开发建设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同步规划和实施 , 确保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使用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 促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西.藏制定和实施了《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及与国.家《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 形成了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体.制 , 使全区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 水、气环境质量保持了比较良好的状态 。西.藏先后建成了羌塘、珠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等1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 其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一半 , 对保护和改善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 西.藏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对拉.萨啤酒厂、羊八井电厂、拉.萨皮革厂、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水泥厂等企事业的废水、废气进行了治理 , 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区域水环境质量 。1991年以来 , 西.藏在“一江两河”地区累计投资9亿.元实施开发项目 , 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改良草场、改造中低产田和大面积成片植树造林 , 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 。环境评估指数表明 , 西.藏生态基本上还处在原生状态 , 是全国环境状况最好的地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央政.府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 , 西.藏正在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 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投资227亿.元、建设160个重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 使西.藏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保护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