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批评葛宇路

排队批评葛宇路
文章图片

青年艺术家葛宇路最近办了一次新展,这一次网络上很安静,但是艺术圈却很热闹 。我这样一个艺术修养为零的人一周之内都能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看到三、四篇批评文章 。而且看有些文章里说,目前批评葛宇路的艺术评论太多,以至于许多艺术媒体拒收 。我以前只见过游戏玩家排队进副本刷怪,排队等着刷葛宇路还是生平第一次 。
最早我是在微博上发现关于葛宇路的存在,原因就是他那件著名的作品---悄悄咪咪给北京市的一条无名路正儿八经做了路牌,名字就叫“葛宇路”,然后大家也就信以为真,地图软件也真的收录了这个名字 。一开始我不知道那是一件作品,以为就是个大学生的恶作剧 。即便如此,我也很喜欢其中的奇思妙想,一下子让日常生活变得不一样起来 。
我是在网络直播里认识的葛宇路 。当时他在北京798艺术园区办一个展,场地黑着灯,全靠他骑车从燕郊一路赶来,用人力驱动给自行车上的蓄电池充电,然后用那点电量提供现场照明 。当然,电量不可能很持久,所以展览现场经常是黑着灯,得打着电筒去看作品,要不然就得等第二天他骑车过来时赶紧去看 。他一路骑车,一路直播,我就跑到他的直播间里玩,播报他距离终点还有多远 。我觉得这件事情也很有趣,这是我第一次亲历一位活着的艺术家搞创作,而且我也参与了其中一小部分 。
对葛宇路的批评从他上一次办展就开始了,起码我观察到的是这样 。当时他去了广东,在一家美术馆里和当地员工交换身份,他去打卡上班,让员工们放假 。说是长久以来美术馆和美术馆员工都是服务于艺术家,这次倒过来,艺术家和美术馆职工交换身份,艺术家在美术馆里做那些琐碎的日常工作 。批评者认为这个作品没多大意思,我不懂当代艺术,但依然觉得很有趣,也的确还是葛宇路的风格---他曾经和市政换身份,给一条路起名 。也曾经爬上高台,和监控摄像头对视 。他的作品里总是会涉及日常生活,然后也总是有身份对调,让人们对熟视无睹、默认接受的事实产生一点不同的想法 。
但批评就批评吧,人家懂艺术,我不懂 。好与坏,深与浅,创新与重复,反正我也看不出来,人家说什么我就听着 。
这一次排队刷葛宇路是因为他的最近作品展,内容是大大小小一堆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按照美术考试的要求画出来的玩意儿 。我是这么理解这件事情的,它就相当于莫言老师把202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子都找来,然后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严格按照应试作文的规范,把所有作文题都写了一遍,最后把这些作文贴墙上办一个展,体现出其中的匠气逼人,灵感不侵,这样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考试作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和文学创作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以及,如果有的话,考虑一下人是怎样被束缚在观念和标准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