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500首解读 对常见古诗词有新的理解50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作品 。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解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 。”诗之首紧接白诗尾,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臵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出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 。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本联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便乘势而下,表现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
用现在时代来理解,就是人不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都要像刘禹锡一样,坚信真理、坚韧不拔,耐得寂寞,走遍天涯路 。他虽然远离繁华,几度被贬,但始终不改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命的情怀,在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给人以无穷的希望和无尽的力量,短短14个字,即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激励后人奋勇前进的号角 。
希望您能喜欢 。
更多古诗词500首解读 对常见古诗词有新的理解500

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真正讲法是“无度不丈夫”,也就是说没有度量称不上是真正的大丈夫,但后世之人以讹传讹,将度字改为毒字,意思完全相反,相差十万八千里 。
500字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资料和解读牧童
1.课文简说 。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
2.词句解析 。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