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集体诗词朗诵 怎样训练集体朗诵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一,学习语文也是训练口才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也可以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从而提高自己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 。同时,朗读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和检查讲读效果的一种良好方式 。朗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
一、目标要明确,有的放矢
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 。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
二、方法要灵活,形式多样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
美读,即表情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为适合 。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 。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
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为合适 。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
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
诵读,即背诵 。这种朗读方式适合于古诗文教学 。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 。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
三、过程要合理,循序渐进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 。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 。对学生来说,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即顺畅朗读,最高要求即传神朗读 。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口齿清楚、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速度适中、完美和谐 。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 。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时,自然就会跃跃欲试 。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 。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 。
在集体诗歌朗诵中怎样可以得高分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23.望天门山 李白
25.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6.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适合集体朗诵的诗歌我虽然不知道,但还可以提供一首
<梦 想.现 实>
我们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梦想
另一个是现实
梦想的翅膀总是轻盈的
有无穷尽的幸福与满足
我们可以驾驭轻快的翅膀
任天空遨游,任自我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