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二 )


褶子口要闭合 , 馒头皮要薄 , 做工讲究 , 如果你留心 , 你去数褶子 , 能数到十几到二十个褶子 。体小、馅大、汁多、味鲜、皮薄、形美 , 都是衡量它好坏的标准 。
到上海吃 , 可以去城隍庙最老的那家南翔馒头店 。鲜肉小笼和蟹粉小笼也都是招牌 , 汤汁鲜美 , 肉丸厚实 , 去城隍庙他家 , 直上三楼 , 不用排队还能吃到最好的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吃的时候记住一句口诀:一口开天窗 , 二口吸口汤 ,  三口全吃光 。
无锡小笼包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能吃无锡小笼包的 , 因为一来太甜了 , 二来肉太多了 。但百思特网这并不妨碍很多人慕名去吃 , 这其中还包括了乾隆本人 。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 , 于1751年旧历二月十九日到无锡 , 宿北营盘(石塘湾北)的龙舟上 。他早在出巡前就决定要到无锡秦园(寄畅园) 。二十日晨 , 御驾从黄埠墩换乘小船到秦园 , 品尝了小笼包 , 之后小笼包名气很旺 , 一直流传至今 。
皮薄卤多、口味鲜甜是无锡小笼包的特点 。加入了酱油、生姜佐料 , 入口就很鲜甜 。
但传统无锡小笼其工艺全无锡仅剩一家会做 , 那就是惠山忆秦园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传统小笼与新式小笼相比 , 面皮更为「死」 , 卖相也并不饱满 。但是皮非常薄 , 口味更偏鲜洁 , 没有新式的那么甜 。后来民国后融合了上海口味的新式小笼出现 , 传统小笼基本消失 。
如今我们吃到的无锡小笼包都是新式小笼 , 在汤汁上用的是红汤 , 偏鲜甜的卤味 。皮相比较上海汤包也厚上一些 , 汤的口味还是比较重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天津小笼包
再来看看北方的小笼包 。天津习惯称其为“包子” , 而我们在北方多数的餐馆里 , 吃到的小笼包 , 几乎也都是狗不理包子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狗不理包子 , “狗不理包子”创始于1858年 , 清咸丰年间 , 河北有个年轻人 , 名叫高贵友 , 因其父四十得子 , 为求平安养子 , 故取乳名“狗子” 。狗子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 , 于是开了一家小吃铺 , 来做包子 。
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 , 佐以排骨汤或肚汤 , 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 , 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 。包子皮用半发面 , 在搓条、放剂之后 , 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他做的包子非常受欢迎 , 生意好得不得了 , 因此常没时间搭理别人 , 后来吃客们戏称他“狗子卖包子 , 不理人” 。久而久之 , 人们喊顺了嘴 , 把他做的包子叫做“狗不理” 。
狗不理小笼包是狗不理包子的基础上 , 借鉴常州无锡等地小笼包的优点 , 具有皮薄 , 馅大的特点 。把包子放入蒸笼中使得包子更有滋味 。这就一下子能让人感受到南北差异了 , 吃到的其实本质上都是狗不理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开封灌汤包
传说杭州的小笼包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开封灌汤包外表看起来和南方小笼没太大差别 , 只是更大、更扁一些 。但其实 , 很多人研究后说 , 南方的包子 , 其实是沿袭了开封灌汤包的说法 。
开封灌汤包 , 用半发面皮和瘦皮和瘦肉掺猪皮冻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制馅 。
小笼包起源|杭州小笼包的身世之谜



它其实和北方的小笼包还不一样 , 因为北方小笼其实很少 , 像天津就是包子 。但开封的小笼在制面皮的方法上 , 从半发面改成了死面 , 也就是从做包子的手法改成了做汤包的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