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诗词 描写汕尾华帝山的诗句有没有急( 十 )
二、碣石文化
在碣石镇对联很普遍,千家万户都有 。碣石对联的内容好,字写得更好 。一副副对联,就是一幅幅优美的书法,家家户户的对联就是一个群众性的书法展 。隶、草、行、楷,百花齐放 。有的苍劲有力,笔锋凌厉;有的娟秀文丽,风格清雅;有的潇酒飘逸,笔法奔放 。真是琳琅满目,百态千姿 。
碣石人写对联,用纸用墨十分考究 。纸用60克的厚力福,特殊方法染丹而成;墨是用墨鱼汁,拌上酒和其他原料秘制 。以此写联,一年四季,不管日洒雨淋,永不褪色,也不流墨 。
碣石人喜爱对联、书法,已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从宋代兴建玄武山元山寺开始,每年的大型祭祀活动,前后寺门都要征联,既要求联语优美,字也要写得好 。碣石本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但也难倒不少人 。倒是附近乡绅有人入选 。这便激起碣石人攻克书林的决心 。历代镇守碣石卫的文臣武将,也喜欢在玄武山题刻,如林则徐题的“水德灵长”,刘永福题的“灵声端道”,至今仍挂于元山寺 。这些,无疑又推动社会习字的风气 。从此,碣石人发愤练习书法与制联 。男女老少舞文弄墨,蔚然成风 。
改革开放给古镇带来了强劲东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纺织、雕塑等行业更为兴隆 。这些行业都需要有一手好字的人才 。于是,各种书法培训班应运而生 。学校办,街道办,团体办,私人办,大大小小有好几十个 。其中最令人赞赏的是附设在碣石镇中心小学的少儿书法班 。
碣石少儿书法班创办于1984年,学员从开始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120名 。辅导老师叫方长,是一位清翟于练、精神奕奕的老人 。多年来,在方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少儿书法班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多次比赛,人人都得过奖 。有部分人还被吸收为国家和省级书法研究会会员 。1989年,仅13岁的书法班女学员刘少华被接纳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目前是方老师的得力助手 。碣石少儿书法班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喷香溢彩的鲜花 。
此外,灯谜、象棋、诗词等在碣石可谓人人皆之 。由碣石湾文学社主编的《卫城文苑》收集了来自碣石各地诗词好手们的诗词,并作为刊物出版,并开通了网络电子版 。
三、碣石语言
碣石话属闽南语系,叫福佬话或河洛话,保留了不少中原古汉语,可以说是古汉语活化石,走叫行,跑叫走 。数量为“一”的一般只叫量词不叫数词,如个人、丛树、担粟、斤米、间厝 。买米、卖粟(稻谷)分别叫籴米、粜粟 。最奇特的是词组的倒装,与普通话相比是倒过来的,譬如:拖鞋叫鞋拖,公猪母猪叫猪哥猪母,公牛母牛叫牛牯牛母,公鸡母鸡叫鸡安(丈夫)鸡母,公鸭母鸭叫鸭工鸭母,在区分动物性别时,不分雄、雌分工、母,如“这只猪是工个”(这口猪是公的),工就是指雄性 。碣石语言保留了文字和口语两种,不少字有两种读音,文读的发音与口语不同,如“雨”,潮汕话念“hou”,碣石人在念文章读“yi”,下雨念“hia yi”,口头语却说“lou hou”(落雨) 。房子不叫房也不叫屋,叫厝,厝内的房间才叫房或房间,建房子叫“起厝”,建楼叫“起楼” 。
四、碣石风俗
碣石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很多,因此每到初一、十五或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拜佛,以求在外的家人平安,工作、经商顺利!
民居建设很讲究,不管房屋是一间还是两间三间,都要留个门口埕,就是天井,还要有后火巷,在房屋的后面建围墙与房墙空一条小巷,后火巷的作用既防盗,又能接受倒灌风,厝内又间隔了厅和房,内外有别,整座厝既通风透气,又采光充足 。以前有大门楼的一定在门相对的地方起一幅照壁 。
关于汕尾凤山妈祖作文寒假,我回了家乡 。我去了家乡最著名的地方:凤山妈祖 。凤山妈祖石像位于广东汕尾市区东面的品清湖畔,凤山顶上塑建的妈祖石像,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块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 。
凤山妈祖石像旁边有一块石头,它记录了关于凤山妈祖的故事以及高度,重量,雕刻材料等 。
我站在凤山妈祖旁,拍了一些照片 。然后,我细细地观察凤山妈祖石像,我惊奇地发现石像雕刻得十分细致 。特别是妈祖的双手,她手拿着一本圣经 。
今天,我开心极了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谚语|关于春天的谚语,描写春天的谚语歇后语有哪些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
- 描写蚂蚁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