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有_此和曲的 诗词曲这三种文体有什么区别

1、句式不同:诗有固定句式,如绝句、律诗,词有词牌名,句式参差不齐,曲有曲牌名,基本上为长短句 。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和对仗,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词则需要根据词牌名的要求,有高度音乐性,展现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曲则通俗活泼,更显得自由 。
2、流行时代不同:诗流行于唐代,词流行于宋代,曲流行于元代
3、历史不同:诗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映射政治专权,社会黑暗,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 。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唐诗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
诗词里有_此和曲的 诗词曲这三种文体有什么区别

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代表人物:陆游、李清照等 。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等 。
扩展资料我国诗歌形式的演变过程
我国的诗歌,从现有的可资依据的史料来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中收集的作品 。其中的诗以四字一句的占多数,另一部分是诗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 。
而从句数上看,不论四字一句的诗或是长短句诗,都是有多有少,并不一致 。既然《诗经》中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所以《诗经》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国诗歌最早的形式 。
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纪,有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流传下来 。楚辞的形式是句数多少不定,句子字数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 。
从汉代开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诗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诗和楚辞的地位 。当时的五言诗不限句数,可长可短,后人称为五言古体诗 。与五言古体诗同时出现的还有乐府诗,乐府诗有五言诗,也有长短句 。
到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完整的七言诗 。七言诗一直到齐、梁时才开始逐渐流行,而诗的格律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
以后到了初唐,近体诗的形式已经确立,从此五言近体诗和七言近体诗形式一直保存下来,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并列 。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诗每首限定四句,律诗限定八句 。
另有一种排律,又称长律,不受句数限制,只须保持近体诗的格律,可以由十句到上百句不等 。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 。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 。
宋亡以后,在元代流行的诗歌形式是散曲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数是由几首曲组成 。曲的形式接近于词,它与词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韵上比较灵活,也比词更口语化 。
在新诗出现以前,我国的诗歌再没有新的形式出现 。
有些什么诗词曲中含有“尘”字?请列出其名和内容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纳兰性德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
《洛阳尘》
贯休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