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莫须有”背后的含义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莫须有”背后的含义)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莫须有”背后的含义

何谓“莫须有”?
南宋绍兴十年(1142年) , 一代抗金名将岳飞被指控犯有谋反罪 , 下狱之后被皇帝赐死 。宋朝另一大将韩世忠诘问权相秦桧 , 说岳飞谋反究竟有没有证据?秦桧回答说 ,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 , 但岳飞谋反的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愤然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莫须有”从此成为大众口中凭空捏造诬陷的代名词 。但“莫须有”这三字语义模糊 , 史书中也没有明确的说明 , 大众的理解并不一定就是它的真意 。那么“莫须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莫须有”背后的含义】

按照一般的说法 , “莫须有”表示的是猜测 , 意思是“也许有”、“可能有”;也有人说“莫须有”表示的是反问 , 意思是“难道没有”?这两种说法一个示弱 , 一个逞强 , 本质上百思特网都说明说话人对自己的话语没有自信 , 只是强词夺理的掩饰 , 没有任何说服力 。这种解释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岳飞之死是冤屈的一个佐证 。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语义就会发现 , “莫”的意思是不需 , “须”的意思是一定 ,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不需要一定有”、“不需要真的有” 。这种说法气势强硬 , 底气十足 , 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 岳飞之罪确实是陷害 , 岳飞之死确实是冤枉 , 你待怎样?
这样的说法更符合一代权相秦桧的身份 , 但在事理上却说不过去 。古人云“人命关天” , 普通人犯死罪尚需三审定案、验明正身 , 堂堂一国将帅 , 怎么反而如此稀里糊涂 , 草菅了事?其实 , “莫须有”这三个字并不简单 , 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原理和权力逻辑 。宋高宗和秦桧给岳飞定罪 , 不需要真的有什么罪名(“莫须有”) , 这是当时情势下的必然选择 , 体现了他们脑中的权力逻辑 。
功高一定震主
岳飞20岁投军抗金 , 很快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在金军屡屡进犯江南之时 , 南宋守军将领一败再败 , 宋高宗一度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等年轻将领趁势而起 , 坚持奋勇抗金 , 并连战连捷 。建炎四年(1130) , 岳飞在牛头山(今浙江境内)设伏 , 大破金兀术 , 收复建康(今南京) , 金军被迫北撤 。岳飞的威名从此传遍天下 。在连续抗金的过程中 , 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 金军感叹:“撼山易 , 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由岳飞一手组建、训练和统领的军队 , 唯岳飞之命是从 , 不仅主要将领岳云、牛皋、张宪等都是岳飞亲信 , 而且整个“岳家军”也都深深打上了私家武装的烙印 , 一直在皇帝的掌控范围之外 。“岳家军”不断发展壮大 , 自然就成了宋高宗赵构的一块心病 。
南宋绍兴十年(1140) , 岳飞指挥自己的部队渡过长江 , 打败了金军主力 , 直逼北宋故都汴京 , 声威大震 。北方各地的义军纷纷率众来归 , 皆打“岳“字旗帜 , 饱受铁蹄蹂躏的北方百姓也都把“岳家军”作为宋朝王师欢迎 。收复汴京 , 恢复故土之后 , 岳飞会怎么做?他可以迎回徽钦二宗 , 也可以拥兵自立 , 当然也可以继续拥护南宋朝廷 ,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 , 岳飞都将成为新时代最大的权势者 。
我们可以设想 , 一个巨大的阴云此时就笼罩在了南宋朝廷君臣的心头:金国这个威胁被岳飞打败了 , 但是一旦岳飞成为威胁 , 又有谁能够打败岳飞?环视朝廷上下 , 论能力、论实力、论威望、论功绩 , 能与岳飞相提并论的人物 , 可谓绝无仅有 。岳飞一旦与朝廷反目 , 没有任何人能抵挡他的进攻 。此时的岳飞 , 已经具备了谋反的实力 。
实力决定意愿
对于皇帝来说 , 具谋反的实力比具有谋反意图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只有谋反的意图 , 却没有相应的实力 , 那他就只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 皇帝大可把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 甚至可以利用他的野心来为自己服务 。但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谋反的实力 , 那他就等于是登上了皇帝的卧榻 , 无论他对皇帝如何赤胆忠心 , 皇帝对他都已是不可能相信 , 也不可能容忍了 。所以当岳飞意气风发地对部将们说“直捣黄龙府 , 与诸君痛饮尔”的时候 , 宋高宗的杀机 , 就已经对准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