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王勃诗歌的特点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 “争构纤微 , 竞为雕刻” , “骨气都尽 , 刚健不闻” , 王勃“思革其弊 , 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 , 刚而能润 , 雕而不碎 , 按而弥坚”的诗文 , 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 , 在扭转齐梁余风 , 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 。在当朝 , 世人并不公认王勃以及“四杰”的诗文 , 但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 , 像“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 ,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勃的写诗风格①王勃写诗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 , 说:“沈、谢争骛 , 适足兆齐、梁之危;徐、庾并驰 , 不能止周、陈之祸 。”②他的作品使初唐的诗风为之一变 , 特别是反映社会现实而富有价值的五七言诗 。七言诗代表作有《采莲曲》、《腾王阁》 。如《滕王阁》写道:滕王高阁临汪渚 , 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 ,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 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 , 槛外长江空自流 。
诗中即景抒情 , 表现了物存人亡 , 岁月无情的感慨 。其风格高昂 , 气势雄放 , 与六朝的浮靡诗风迥然不同 。
王勃五言律诗写得尤有特色 。如:《山中》写道: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
况复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作 。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这是王勃在长安时为去四川的友人杜某送别之作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语言豪放 , 意境高雅 , 明白贴切 , 炉火纯青 , 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其他如《九日》、《咏风》、《别薛华》等也都很有特色 。
王勃在诗歌形式上的贡献表现在什么方面王勃约在649年出身于一个声名卓著的贵族世家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王氏 , 乃河东望族 , 世代为官 。王勃的祖父乃隋末大儒、名医王通;叔祖王绩 , 亦通医术 , 唐初曾两度入仕 , 后隐居 , 以嗜酒而闻名 。《五斗先生传》即出自其笔下 。王勃的父亲名福峙 , 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
王勃幼时已负文名 , 九岁著《汉书指瑕》 , 朝中一位主管司法的官员(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誉之为“神童” , 向朝廷表荐 。王勃通过“对策”这种特殊的考试进入宫廷 , 授朝散郎 。此时王勃尚是一位14岁的少年 。后来 , 因戏作《檄英王鸡》文 , 被高宗怒逐出府 。于是 , 王勃出游巴蜀 , 不久 , 谋得一个虢州参军的官职 。再后来 , 他因擅杀官奴而获罪 。只是赶上唐高宗册立太子 , 大赦天下 , 王勃方挣脱了缧绁之苦 。其父王福峙因此受累 , 被贬到交趾(今越南)任县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六月 , 王勃南下交趾看望他的父亲 , 在渡海北返时 , 坠海而死 , 时年约27岁 。据当代作家王充闾先生《千载心香城外烧》一文所述 , 王勃的尸骨葬于今越南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蓝江左岸 , 后人还为其建有祠庙 。但坟墓和祠庙在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 , 只留下一处荒榛遍地的遗址 。
初唐四杰 , 才高命蹇 , 王勃的生命尤为短暂;然而 , 在四人中 , 王勃的文学成就是最大的 。
一篇《滕王阁序》 , 光耀千古 , 但是 , 王勃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主要的不是在这篇骈体文 , 而是在他的诗歌 。
中国历史上 ,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分裂时代 , 权利在一些“野蛮”的贵族手中更替 , 士大夫们的理想破灭了 。尤其是在南方 , 诗歌只掌握在皇帝和氏族手中 , 沦落为宫廷的装饰品 , 变成他们高雅的消遣 , 诗风柔靡轻艳 。初唐 , 当时代表性的诗人都是陈隋遗臣 , 他们的作品从题材到格调 , 仍承袭齐梁时的旧习 , 诗风绮丽、婉媚、雕琢 , “遗理存异 , 寻虚逐微 。竞一韵之奇 , 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 ,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 唯是风云之状 。”(隋・李谔《上高祖革文华书》)如上官仪描写春色的句子:“晚树流茑满 , 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 , 雪华上空碧 。”如虞世南咏早朝的诗:“玉花停夜烛 , 金壶送晓筹 。日晖情琐殿 , 霞生结绮楼 。”而苏�则这样写:“晓光云外洗 , 晴色雨馀滋 。降鹤因韶德 , 吹花入御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