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狐猴的方法是什么!|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饲养狐猴的方法是什么!(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环尾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环尾狐猴(LemurcattaLinaeus,1758)又名节尾狐猴,英文名Ring-tailed lemur,属于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原猴亚目(Prosimil)狐猴科(Cheirogaleinae),头小,吻长、两眼侧类似狐,体长30~45cm,尾长 40~50cm,体重约 2kg 。体背呈黄褐色,腹部灰白色 。吻部、眼圈为黑色,额部、耳背和颊部为白色,与吻部、眼圈构成鲜明的对比色彩 。它那黑白相间的长“环尾”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极易与其他狐猴区别开来 。环尾狐猴多 5~20 只群居,栖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各有自己的领域 。善跳跃攀爬,是地栖性较强的狐百思特网猴,主食昆虫、水果 。它们多在11~12月份发情交配,妊娠期约5个月,每胎产1~2仔,偶有产 3 仔 。幼仔 6 月龄即可独立生活,2~3 龄达到性成熟,寿命约 18 年 。环尾狐猴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南部,被IUCN列为易危级物种,是珍贵的观赏动物之一 。
饲养狐猴的方法是什么!|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环尾狐猴属于昼行性动物,并且是唯一在白天活动的一种狐猴 。活动的时候,其美丽的环尾经常高高地翘起,好像一面黑白条纹组成的旗,非常醒目,即使在较远的地方也能发现,这是环尾狐猴在高草丛或树林中漫游时彼此保持联系的信号 。每天当太阳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环尾狐猴就摊开四肢,正面朝向太阳,曝晒胸部、腹部、两臂和大腿,以驱赶夜里的寒气,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太阳崇拜者” 。环尾狐猴的后肢比前肢长,因此,攀爬、奔跑和跳跃能力都非常强,可以在树枝间一跃 9m远 。它的掌心和脚底长着长毛,可以增加起跳和落地时的摩擦力,不易滑倒,它甚至能够像人一样直立行走,长尾巴可起到平衡作用 。
为了进一步还原环尾狐猴的生长环境,天津市动物园把环尾狐猴从圈养改为散养模式 。
饲养狐猴的方法是什么!|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1 环境方面
1.1 环尾狐猴的圈养环境及设备
兽舍坚固、宽敞、通风良好,墙体为水泥,地面为瓷砖,有地采暖设备,屋顶有窗且向阳,运动场游人观赏面为 8mm双层厚夹胶玻璃 。兽舍 空 间为 5m5m6m,运动 场 空间 为6m6m6m 。兽舍和运动场都设有栖板、攀爬物和活动杠 。
1.2 环尾狐猴的散养环境及设备
1.2.1 环尾狐猴岛 动物园于 2016 年 4 月 21日,首批向岛上放 2 雌 9 雄共 11 只环尾狐猴 。岛占地面积 300 余平方米 。环尾狐猴岛犹如一个自然岛屿,有木屋和凉亭 。这里没有玻璃、没有铁丝网,四周水域将岛和游客自然隔离开 。该岛为 360全景无视觉障碍,游客可以环岛一周进行观赏 。岛上模拟了环尾狐猴的自然栖息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解放了动物的天性,动物可以自由地在栖息地生活,尽情嬉戏、玩耍,享受阳光和清新湿润的空气 。此次散养于11月中旬中止,原因一是没有任何依据和实例证实环尾狐猴可以在北方冬季过冬;二是环尾狐猴岛面积过于狭小,不便于几十只狐猴长期生活 。
1.2.2 水禽湖散养区 动物园于 2017 年 4 月5 日,再次向另一岛上放养 2 雌 9 雄共 11 只环尾狐猴 。该岛占地面积是环尾狐猴岛的 5 倍多,同时还散养着鹈鹕、天鹅、鸿雁、加拿大雁、蜡嘴雀、赤麻鸭、鸳鸯、花脸鸭、中华白鹳、丹顶鹤和黑鹳等 30 多种300 余只珍禽,波光粼粼、群禽戏水、猴子上蹿下跳,岛上呈现一派野趣迷人的景色,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保护区 。在去年的实践基础上,今年在 12月初把 9 只环尾狐猴迁入馆舍越冬,留下了一对身体状态良好的环尾狐猴,让它们在岛上过冬,为以后的管理和饲养提供大量数据资料 。
饲养狐猴的方法是什么!|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2 饲养管理
2.1 上岛前观察
在室内时,饲养员每天早晨首先打开兽舍门,给环尾狐猴通风降温,为其上岛提前做准备 。然后观察环尾狐猴的情况,如精神、粪便、食欲以及兽舍设备 。
2.2 清洁兽舍
每天清扫兽舍运动场,每天上午清理剩余饲料以及粪便,然后用清水冲刷,使兽舍地面、墙壁、细杠、木板平台及玻璃门窗无异味为准 。
2.3 饲喂
饲养员可以直接用手投喂或者放在身体明显部位,让环尾狐猴自行取食 。
环尾狐猴食性杂,饲料品种多样化,水果、蔬菜可随季节而变化,饲料量可随季节增减 。
喂法: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 9 时和下午 16 时各喂1次,提供足够的饮用水,所有饲料切成块状投喂 。百思特网鸡蛋煮熟带皮喂食,橘子和香蕉去皮 。喂料时必须保证每只环尾狐猴吃到饲料 。每周尽量补充一次熟牛肉,有时环尾狐猴会在运动场捕捉麻雀、蟋蟀、蚂蚁、螳螂等食物,此时熟牛肉可不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