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谚语( 四 )


十月交: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
冬节:冬至——冬节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日民谷要煮“腊八粥”食:腊八节与腊八粥、腊八节之来由 、上“腊八粥”!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俗称“过小年”,传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称“辞灶” 。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最后一天):最恋是除夕、“年”的传说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