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结构|卢氏结构入门法要真述( 二 )


(2)卸胛回胸
卸胛是下降放宽肩胛骨的距离 , 肩胛骨向两侧横拉包裹的同时胸部须向下松沉 , 行家们常说松肩是练功的至要决窍 , 其实此说不确 , 因为上肢的根节不是肩部而是肩胛骨 , 只有肩胛骨下降放宽才能真正作到肩放松 , 才能连通上肢 , 通过训练获得发力时与整体涨缩一致 , 同时有利于脊柱控制上肢的运动 。
回胸不同于传统拳术中的含胸或涵胸的模糊概念 , 这一要求包括胸廓正形和剑突定位两个主要法则 。胸廓正形指将圆形胸廓向后靠并使之定形 , 通过锻炼形成阴面凹圆阳面凸圆的形状 。
剑突定位是指剑突略向后下并保持定位 。这一要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持胸窝的松软 , 更重要的约束胸廓的单项运动 , 加强心脏弹力 , 均恒心脏的位置 , 保证在运动条件下内脏不紊乱 。
(3)矫正脊柱
脊柱为人体最重要的运动中枢 , 矫正脊柱就是矫正脊柱后天形成的三个生理弯曲 , 使之成为大椎上拔 , 尾闾下沉背部后靠上下对称拉拔的后绷形态 , 从而带动四肢和腰背部的肌肉连通放长 , 并在运动中以脊柱带动身体各种整体一致的运动 。
(4)卷肱滚肘
卷肱是原传内家拳法的正确要领 , 肱是指肱骨 。这一要领已失传 , 太极拳的倒卷肱已成了招法 , 至杨氏太极时干脆改成侄攒猴了 。“拳传卷压 , 陈氏称肱 , 要义撑裹 , 百家莫明 。”卷肱的要领是肩部放松 , 向下垂撑 , 即松着把肩拉开 。肱骨头向内下方卷压 , 肘尖部则反向外翻滚 , 注意外翻之力与内裹之力必须同等 。由此要求可以体会到掌握真正武学的不易和叙述功法的难处 , 仅肩部就不能用一个动词表明 。卷肱对肩部的要求就必须同时作到松、垂、撕、撑、翻、卷、压等要领 , 而另一关节处肘部必须象拧毛巾一样对应反向运动 。肘部的滚也包括吊、拉、撑、捻等要领 , 也必须同时做到保持练功始终 。
(5)涨腕撑指
卷肱滚肘定位后 , 腕部随势拉抻 , 以加大拉伸量 , 十指弯曲每节都要向外顶力 , 指尖伸力以加大腕部涨力 。
(6)束腰云膝
束腰指腰如束带 , 评书中有罩袍束带之说 , 以束带之意锻炼才能使腰部稳固 , 中盘松韧适度 , 连接下盘 , 同时臀部微敛(但不要提肛) , 大腿内裹之力将胯部关节打开称为拧裆翻胯 。小腹随着前文所述的卸胛回胸之势向胯内沉插 , 这样人体的上下部的连接处就会形成插式的对接状 , 而小腹的边缘和胯部又是人体的总重心 , 两部插接要比平口对接的形态稳固得多 。小腿随大腿内裹之力外翻 , 膝部需前顶亦要悬提 , 这里要注意双腿的弯曲并不是所谓略蹲 , 而是臀尖和脚跟定位后用膝部的顶提之力将双腿拉弯的 。双足十趾不要死抓地面要随云膝之力向后挠力 。
按照以上要领的同时到位 , 周身阳面的肌腱都会感到发紧绷涨 , 如同一张张开的网 , 此状态传统拳种只有朦胧的局部认识和理论 。如身备五弓和伸筋拔骨等所谓密传 。其实双脚后根大筋和脖项的连接使人体成为一张大弓外 , 每一处部位和另一处部位又相互牵引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弓 。进一步讲 , 也不仅仅是多少张弓的问题 , 通过结构功法训练活体的实践证实:依照上述要领桩能使整体肌肉连结为一个整体并使之整体放长 , 同时能消除肌肉的天然紧张 , 增加肌肉原来的长度(初长度)使之均匀 。并能自如的进行整体的松紧交替运动 。站栏的目的主要是疏导连通和精细分化等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两点:1、只许掌握并保持要领 , 不许用拙力死拉硬拽 。更要避免胸部和双肩的紧张憋气 。2、力求整体均衡 , 不允许加强任何局部的用力 。
以上要领 , 开始要求一步就全部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 时间也不会站的很长 , 但应尽快做到同时到位和关节在空间定位 。时间上也不能少于十五分钟 。要力争早一些作到每次站四十分钟 。
因为初练时会因与日常习惯动作相反而感到不适应 , 当感到周身筋力拉长 , 关节伸拔又需保持这种状态时就会感到很累 , 但如果刚一拉长就因难支而收功 , 岂能收效和深入?所以累了也要坚持到极限 , 不能少于十五分钟 , 但这种极限不能过分 , 因为硬撑又会使用后天的僵拙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