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结构|卢氏结构入门法要真述( 三 )
希望各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素质掌握好这一关键环节 。从起桩至15分钟才能使周身进入桩态 , 就可以圆满收功 , 休息一会再练 。这样循序渐进直到一次达到四十分钟而纹丝不动 。
2、抟气势
依前所述浑元桩要领站好后 , 双手向前翻成掌心向外向前 , 十指向上 , 同时掌刃内拢、掌根外吐、掌心相合上捧、双肘随拢、吐、捧三劲下捻 , 由浑元的吊、撑、捻之力变为垂肘但仍不失此三劲 。这时胸部会感到有挤压 , 肩部及腋下、两肋的肌腱有拔起绷涨之感 , 周身气血鼓荡 。我们第一步先要做到使气血平稳下来 , 因为血液在流动中是靠气压来催动的 , 所以气能顺下来血流动的速度就会平和心脏压力就会减少 。气顺首先要“气沉丹田” 。从头顶顺面部将气下沉至肩部这时浑元桩中所练的平锁骨之法就会显出作用 , 双锁骨按前文所述随面降下来的气向下向两侧平展 , 再从肩部须胸将气放在胸腹的连接处 , 胸腹接口的尖突部位向后向下靠约一指将气灌入丹田(耻骨上端)此目的不是为了练丹成仙 , 从人体胸廓的呼吸形式上看 , 是胸部平稳 , 腹部丰满、背部圆撑、腰不过分地塌陷 。这样的呼吸形式 , 一方面调整了脊柱习惯形成的弯曲 , 一方面促进了内脏(内稳态)的机能平衡 。这时胸部的挤压感就会消失 , 整个上身以脊椎为轴 , 两侧肩胛、双肋、双胯同时像两片合面一样内合 , 这样加大了浑元桩的双臂抱圆抱方的裹力 , 连上了中盘肋、胯的裹力使身体、双臂、双胯、的裹力同步 。加强了整个身体左右的连通性 , 为将来左右的分化力奠定基础 。气顺之后气血就会平和 , 四肢的运作用力得宜 , 静脉血管总是回血通畅脉管隐伏 。而肌肉的韧度没有局部性的紧张缩短现象韧度很强 。这一点气顺、血和是相互制约的 。浑元桩是入人体筋络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横向连接称作“三校” , 抟气势桩法的三个部位的纵向筋络连接这才是完整的“三校归一” 。基于此 , 再进行人体四肢、躯干等各处的动作练习 , 形成一个“整中有分 , 分不失整”的完整系统性的统一的整体 。抟气势的腿部要领与浑元势相同 。
此桩在武术界曾引起“夹马势”和“骑马势”的学术争论 , 是因作者训练各自有所侧重而致 。此桩同原传八卦掌夹马式外形虽似 , 但其内在要领和目的早已深入推进 , 内有撑、抱、拢、吊、吐、托、扶、沉等严格要求 。最主要是练到高境界后周身气血会如指纹般的抟转运动故日:抟气势 。
3、反冲势:
双腿并拢站立 , 两脚尖的度数约四十五度(这里以左势为例 , 右势与之相同)左脚顺脚尖方向迈一脚半距离 。再向左移半脚 , 脚尖微向内扣 , 内扣之势与踝关节中小腿骨与脚骨正接为易 。前膝前顶上提将前脚跟微拉起 , 足趾挠地 。前胯下撤 。后脚跟向外移少许 , 同样小腿骨与脚骨正接 。与之相配后腿大腿根部内裹下掖 , 膝盖部拉曲 。这里要强调一下 , 站桩时身体关节的角度万万不可定死 , 如以上所述后脚跟外移是为了裹大腿之力 , 而后腿膝部弯曲 , 是为了下掖胯量 , 前脚脚跟微抬是为了前膝顶力加大 , 而项前膝又是为了与后腿的裹、拧、掖、之力相争加大下肢的拉伸量 , 这是真正的矛盾力 , 真正的不动之动 。所以并非站桩的架子低就功夫长的快 , 站的高而无内在劲法之窍要也是无效果的 。因此拳法中传统称用力为“劲力”以区别普通的用力 。双手抱拢高举过关顶 , 抬举之力与双胯下掖之力对称 。双掌心上翻 , 肩部卷肱之力加大 , 与翻掌之力对称 。此手法动作取原传八卦的托掌之势形式 , 这个形式对于器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浑元、抟气二势桩法是为了增长功力 , 反冲势身法是取于古传“射经”(内讲射箭之法)中“额前临如封兕(大犀牛)欲斗”之要诀以应武打之需要 。其它内在要求要与浑元、抟气二桩保持高度一致 。此势看似防护 , 实则内藏杀机有很强的反冲杀之劲法 。
二、站桩的内蕴及要领
1、重心的辨识和处理:
这一问题在任何拳术动作中都很重要 , 其它拳术都是把重心压在腿上 , 典型的如弓马步、趟泥步(深州马庄老谱云:消息全凭后脚蹬)、之字步(也就是磨擦步 , 是趟泥步和步提落胯的劲法结合)、西方的跳跃步等 , 就造成了双腿拖着身体运动的现象 。结构功法则要求应把重心放在身体的边缘上 。这种重心的处理可以解决步法和重力分解的问题 。关于重心的辨识应该首先辨认人体总重心——即所谓丹田 。此处在肚脐以下耻骨上端大约一寸三分处 , 所谓一寸三分不是指度量的尺寸 , 而是借用了中医的说法 , 以个人的指宽为一寸 。辨识了总重心后 , 在练功和对抗中都要以此处配合脊柱带动四肢运动 。这样就不会总觉得自己功力不够了 。关于其它重心是根据扎齐奥尔斯基的人体数据体会证实的 。其位置是:两眉之间为头部重心;还有四肢重心:大腿重心位于大腿中段靠近臀部处;小腿重心位于小腿中段靠近踝关节处:大臂重心位于臂中段靠近肘部处:小臂重心位于小臂中段靠近肘部处 。辨识体会出各重心点后 , 在站桩时应意想将四肢的重心点放在支撑物上 , 头部和躯干的重点应在腹股沟微折叠的要领下放在双足尖的连线外缘 , 三田一线垂直地心 。在各重心接受引力后周身骨架定位 , 肢体的皮肉随各要领拉长下沉 , 象一个放风筝的线故称放松 。现在有些拳家指的放松是风筝落地后的线 。当此法练到一定境界肢体的皮、肉、骨呈“滑脱”状态 , 即肌膜能够禁受大的“撕拉” , 骨骼坚硬如铁石 。也就是名家前辈的看家绝学易筋脱骨 。有此就可以自如的控制和运用重力和惯性使内力系统和外力系统相互推动 , 在激烈对抗中、动作结构的多变中 , 不破坏整体间架 , 达到任何局部都具有整体的惯性作用 。在此还要纠正一下“把重心放在体外”的误传 , 过去有些武友曾初步学习过结构功法 , 因疏于不求甚解又以误传误 , 把重心放在体外其结果必然是前仆或前滚翻 。正确的原理应是“重心上提出体 , 但不要出支撑面 。”同时还应注意这一要领应是后长前降 , 整体如钓鱼竿一样 。切莫机械前爬折腹 , 造成憋气 。
- 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生求职信格式怎么样?
- 案例学Python 青少年编程从入门到精通经典读后感有感
- 钢结构课程最新心得怎么写?
- 钢结构安装承包简单版的合同如何写?
- 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持续发展路径范文有没有?
- 《文学批评入门》读后感100字
- 结构方面的毛病怎么写?
- 验收的邀请函怎么写?
- 会计论文的结构如何写?
- 相关邀请函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