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五 )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注解】
1. 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
2. 草木长:草木丛生 。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
谁会鉴赏诗句啊?帮我鉴赏《归园田居》(其一)?要求在一千字以上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 。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 。"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 。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 。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 。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 。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 。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 。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 。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 。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