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 。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 。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 。“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自焚了,也有人说他逃匿当和尚,还有人说他跑到海外,总之是“不知所终” 。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明成祖一直耿耿于怀,听说建文帝有可能流落海外,明成祖就动了到海外寻找的心思,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然而,当明成祖得知建文帝在云南一带活动后,这个疑问实际已经消除了 。因此明成祖几次三番去海外探寻其下落的说法不足为信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如果说寻找惠帝为虚,那么向海外“示中国富强”、沟通彼此往来则是无可置疑的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帝国 。在大明朝的东南,是汪洋一片以及一些半开化未开化的岛屿 。西北原是帖木耳大帝的领土,帖木耳曾一度希望远征中国,但未能如愿 。帖木耳去世后,其继任者势力远不如前,已重新向明朝遣使朝贡 。西方的欧洲此时战乱不断,瘟疫流行 。印度也已衰落近千年 。此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势力可与大明帝国争锋 。明成祖统治下的明帝国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此时农业发展,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矿冶、纺织、陶瓷兴盛;造船业,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水手的培养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明成祖朱棣又是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扬威海外、夸示富强、树立声望,已是势在必行 。
为了宣扬国威,明成祖还专门昭示:“今遣郑和赉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顺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若有虏诚来朝,咸锡皆赏 。”明成祖之所以能选中郑和,除了认为他勇敢、机灵、有胆略之外,还因为郑和本身是伊斯兰教徒,有利于同西洋各地的教徒进行交往,以实现敦睦外交的愿望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一个意图,郑和身为宫廷内官,也可以兼为明皇室从海外采购奇珍异宝 。
明成祖的理念通过郑和的远航得到了传播 。同行的马欢在《纪行诗》中说:“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 。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 。”郑和在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推行的都是“和平外交”政策,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仅有在锡兰(今斯里兰卡)的一次,那也是在被迫无奈情况下进行的防卫性还击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读赏赐”——宣读大明皇帝的敕谕,是为“宣教化”,包括“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 。所谓“正朔”即中国历法,还包括中国人民对季节、气候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 。客观上,大航海对外传播了中华文明,输出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和远航,“宝船”带往各国的,都是华夏文明瑰宝,无论丝绸、瓷器、药材、工艺品、金属器物等,都十分精良,堪称极品 。郑和的船队把它们带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对促进各国的文明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很多地方都保留下了郑和的遗迹,以表达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
- 《穿越亚洲腹地(下卷)》读后感摘抄
- 改变自己,从管理习惯开始
- 上海|2022年上海清明节会下雨吗
- 雪水|雪水浇花好不好
- 倒春寒|2022年倒春寒会下雪吗
- 倒春寒|2022倒春寒会零下吗
-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精辟!
- 中介|中介为什么不怕客户私下交易
- 武汉|2022武汉三月份下雨多吗
- 家具|家具保护膜怎么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