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 二 )
郑和的远航带来朝贡的繁荣,当时各国来明使臣络绎不绝,以求得到明朝的庇护,同时还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 。据统计,明成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一十八次,最多的一次有十几个国家的朝贡使团同时来华,出现了“诸番臣充斥于廷”的盛况 。勃泥(今文莱)、满剌加、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古麻剌朗(今属菲律宾)等国的国王甚至亲自率团前来,可谓盛况空前 。明朝的接待极为隆重,赏赐丰厚 。据史书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三月,满剌加国王率团来华回国时,明成祖在玄武门设宴饯行,赐予金百两、银五百两、钞三万多锭、锦六段、彩段五十八表里、纱罗各二十二匹、绫四十六匹、锦五百多匹、绵布三百多匹、织金罗衣一袭、素罗衣十三袭;赐王妃素罗衣十二袭、绢女衣十七袭,赐其随从衣物不等 。隆重的接待和丰厚的赏赐,使得异域各国对明帝国都心悦诚服,有的使臣甚至愿意长留于此 。勃泥(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在访问期间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足见其对中华礼仪文明的景仰 。明成祖以王礼将他葬于南京城南石子岗 。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西王和峒王率家眷官员三百四十多人来访 。返程时,途经山东德州,东王不幸染病身亡 。明成祖命在德州北部择地厚葬之,并亲书石碑 。
即使在明成祖去世后,继位的明宣宗在宣德五年(1430)给郑和的“往谕诸番国”的诏书上也说:“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仍然在贯彻成祖的旨意“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 。并且就在这年,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泛海南下时,特地在长乐南山寺立了一块碑,在碑文中写道“宣德化而柔远人”,表明了远航的意义所在 。
带着“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示中国富强”的目的,郑和率领着大明朝的船队,扬帆南下,出现在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的广阔海域 。世界南方海域从未出现过如此壮丽的景象:上百艘大船人字形排开,上千面帆张起,旌旗招展,异常绚烂 。只有一个富强的帝国,才能支持这样盛大的远航!只有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充足的食物补给,这样的远航才能成为可能 。
郑和所处的时代,中国科技成就达到了一个顶峰 。著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指出,郑和船队的造船术和航海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宋、元两代的造船技术和造船能力,已经为明初造船业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北宋初年,已设有专门的造船机构,名曰“造船务”,当时就可造“楼船百艘” 。除了楼船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战船,车船也得到广泛使用 。当时海商船大小不等,大的可载五六百人,小的叫“钻风”,有“八橹”或“六橹”,可载百馀人 。从南海出发的远洋巨船“浮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重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蔚为壮观 。宋代的远洋海船向西已沟通了直达红海和东非的亚非航线,向东对日、朝的航线也有进一步发展 。元代的造船业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技术日趋成熟 。至元二十二年(1285)为济州河运粮,一次造船三千艘,造船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在黄河入海口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一万五千艘”,他估计长江“每年溯江而上之船舶,至少有二十万艘” 。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送公主远嫁波斯,“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 。
- 《穿越亚洲腹地(下卷)》读后感摘抄
- 改变自己,从管理习惯开始
- 上海|2022年上海清明节会下雨吗
- 雪水|雪水浇花好不好
- 倒春寒|2022年倒春寒会下雪吗
- 倒春寒|2022倒春寒会零下吗
-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精辟!
- 中介|中介为什么不怕客户私下交易
- 武汉|2022武汉三月份下雨多吗
- 家具|家具保护膜怎么撕下来